機構持倉是什么意思?機構持倉和主力持倉
機構持倉是什么意思?機構持倉指的是機構投資者買入股票并持有。
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機構投資者的性質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在投資來源、投資目標、投資方向等方面都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差別。
持倉:在實物交割或者現金交割到期之前,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和個人意愿,自愿地決定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而投資者(做多或做空)沒有作交割月份和數量相等的逆向操作(賣出或買入),持有期貨合約,則稱之為“持倉”。在黃金等商品期貨操作中,無論是買還是賣,凡是新建頭寸都叫建倉。操作者建倉之后手中就持有頭寸,這就叫持倉。
機構持倉比重:是機構持有股票市值與總資金的比例。假如目前帳戶內有10萬元錢和價值3萬元的股票,那倉位就叫輕倉(也就是三分之一倉位)。
機構持有比例:是指機構持該股股數占該股總股數或流通股數的比例,如流通股是2000萬,而機構持有1200萬,就是60%(高度控股)。
機構持倉數據
股票價格的產生來源于交易行為,可跟蹤機構投資者的買賣動作來獲取間接信息?;谏鲜泄竞突鹭攬螅雇瞥霾煌瑱C構的持倉數據,在考慮數據發布時間和數據維度的前提下,可對機構投資者的行為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主要是投資評價和跟蹤策略兩個方面。
投資者行為評價
假設持倉是一個閉環數據,并可在報告期結束交易,從選股和擇時方面估算機構投資者的行為。選股方面,不同機構相對于滬深300均有超額收益,其中以QFII、基金和券商為最,三者持倉風格相對穩定。但對于機構整體,持倉市值越高的股票收益反而越低。擇時方面,不同機構差異并不明顯,QFII和銀行相對更具優勢。機構整體擇時超額收益為8.05%,相對選股表現更為顯著。
機構跟蹤策略
跟蹤策略強調在數據發布之后交易,主要從存量邏輯和增量邏輯兩個角度考慮。
存量邏輯考慮機構的當期持倉,從側面反映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所有不同類型機構持倉跟蹤策略都能跑贏滬深300,QFII、保險和基金的跟蹤更具效果,尤其近三年,其中QFII連續11年獲取正向超額。分組來看,持股市值越小、持有機構數越少、總股本比例越高,跟蹤策略表現越好,同機構拋壓和持倉穩定性有關。
增量邏輯認為機構增倉之后可能會延續趨勢,有進一步的加倉行為,主要從機構持倉數量增幅和總股本占比增量來定義。相對于當期持倉的存量邏輯,增量帶來的收益并不突出。但從分組結果來看,無論是機構持倉還是總股本占比,增倉越多的公司,表現越好。
牛仔網微信號:牛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