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風險有哪些?對沖基金風險一覽
不管是股票也好,還是基金、債券還是期貨,都是有風險的。對于這些投資風險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投資者要做的就是認知風險,更好的去降低風險。下面小編和大家介紹下對沖基金風險有哪些?
對沖基金有哪些風險?風險高嗎?對沖基金,早期一種基于避險保值的保守出借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主要通過對沖來規避風險,保值資產。隨著時間的推進, 對沖基金已成為一種新的出借模式,通過做空等操作手段來追求高期待年回報率、承擔高風險。近期,股票市場仍不明朗,出借者的關注度也漸漸將目光轉向各種類型的對沖基金。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對沖基金所宣傳穩健、期待年回報率率的宣傳標語。那么,對沖基金的風險程度如何,又有哪些風險呢?
一、大小盤風格風險
在今年中金所推出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之前,股指期貨市場上僅有一種可供對沖基金對沖的標的——滬深300股指期貨。滬深300代表的是A股中的大盤股,如果采用市場中性策略,對沖滬深300股指期貨,極有可能選出的股票組合相對于滬深300為偏小盤的。這種大小盤風格的不同也會隱藏著一定的風險,比如2014年12月的市場中性“黑天鵝”事件,就是由于當時大盤股,特別是以銀行和非銀金融為代表的金融股超漲所造成的。市場中性策略中多頭跑不過空頭,就會造成回撤的出現。
二、規模風險
隨著出借者的熱捧,對沖基金無論在發行速度還是融資規模都有了顯著的變化,而一些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也在近半年實現翻倍。不同于傳統金規模較大時會受限于策略本身的可容資金量,具體來說,可容納資金量與策略的交易頻率、標的日成交量和市場上同類策略的資金規模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當基金規模快速增加,超過策略可容資金上限時,基金公司往往需要增加新的策略來吸納多余的資金。當沒有新策略的加入時,就會增加原有策略的沖擊成本,造成策略期待年回報率率的降低。簡單來說,比如組合中的某只股票持有量超過一定比例上限時,在退出過程中就會對市場價格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得股票價格在賣出的同時下跌,從而降低期待年回報率。一般而言,統計套利策略的可容資金量要少于傳統的多因子策略,而像股指期貨日內趨勢策略的可容資金量就要更少一些。
對我國金融市場來說,股指期貨還屬于新生兒,相比于有20多年歷史的證券市場,時間最久的股指期貨也僅有5年多的歷史。對于這類帶有自然杠桿的金融衍生品,監管方面也會更加嚴厲。從6月15日股市調整以來,中金所對于股指期貨的交易規則也是進行了多次調整,這也影響到大部分對沖基金的日常操作。最嚴厲時各類期貨賬戶都不能開出空單,在這種情況下,對沖基金只能平掉現貨頭寸,以低倉位甚至空倉的狀態運行。而這種監管層面的限制不僅體現在期貨端,在現貨端也同樣存在。7月30日,上交所與深交所對24個股票交易賬戶進行了限制,其中不少是量化對沖基金的賬戶,理由同樣為申撤單頻率過高,影響市場價格走勢。
牛仔網微信號:牛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