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免稅牌照公司增多 百貨業擁抱開放新機遇
近期,資本市場掀起了申請免稅牌照的熱潮。僅上周就有多達7家百貨行業的公司宣布加入申請免稅牌照行列。分析指出,目前百貨業正在擁抱免稅開放新機遇。若能借助免稅紅利,重新進行供應鏈整合,可重奪線下場景優勢增加客流,從而帶動整體業績上升。
“免稅”概念股加速擴容
免稅牌照申請持續火爆!7月24日晚間,東百集團(行情600693,診股)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優化商業零售業務結構,拓展業務范疇,增強企業競爭力,公司近日向福建省及福州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公司控股子公司蘭州東方友誼亦向甘肅省及蘭州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在蘭州中心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據了解,這是7月以來的第10家宣布申請免稅牌照的上市公司。其中,有7家是上周宣布申請。7月23日晚間,友阿股份(行情002277,診股)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湖南友誼阿波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關于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告知函。友阿控股為進一步拓展集團的零售業務,增強行業競爭力,近日向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在湖南市場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同一天,步步高(行情002251,診股)也表示,近日公司向湖南省及湘潭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請免稅商品經營資質的請示;中百集團(行情000759,診股)也宣布,為優化公司業務結構,進一步拓展業務范疇,增強公司競爭力,公司于7月23日向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報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稍早前的7月22日晚間,南寧百貨(行情600712,診股)發布公告稱,為了進一步優化公司的業務結構,增強企業競爭力,公司已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及南寧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免稅品經營資質申報的請示。
在這之前的7月20日,歐亞集團(行情600697,診股)公告稱,為進一步拓展業務范疇,增強行業競爭力,拉動區域經濟增長,近日公司向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請免稅商品經營資質的請示。而在7月19日周日晚間,大商股份(行情600694,診股)公告稱,為優化公司業務結構,增強行業競爭力和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及控股股東大商集團向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不過,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對免稅牌照都“迫不及待”或有申請資質。如華南地區的百貨連鎖龍頭企業廣百股份(行情002187,診股),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有關公司是否申請免稅牌照及資質問題時,基本上都是“目前無可奉告”。 重慶百貨(行情600729,診股)則明確表示:“公司及大股東商社集團均不具備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
概念股表現開始分化
隨著宣布申請免稅牌照行列公司的增多,“免稅”概念股也開始出現分化。數據顯示,10家7月份以來宣布申請免稅牌照的上市公司中,上周僅有東百集團、步步高、友阿股份、南寧百貨、中百集團等5家公司以紅盤報收,其它都出現了不呈度的調整。尤其是上周五,雖然南寧百貨、中百集團逆市漲停板,但也有中國中免(行情601888,診股)、百聯股份(行情600827,診股)、王府井(行情600859,診股)、鄂武商A(行情000501,診股)等公司股價跌停板。
免稅牌照帶動的股價“騰飛”,要從6月上旬的王府井說起。6月9日晚間,王府井發布公告稱,公司于當天收到控股股東首旅集團轉發的《財政部關于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免稅品經營資質問題的通知》,授予其免稅品經營資質,允許公司經營免稅品零售業務。盡管因股票自4月底起成交量持續急劇放大、股價連續大幅上漲被質疑涉嫌內幕交易,但在6月10日后王府井依然又一口氣收出4個漲停,并且此后震蕩后又持續大漲。
此后,多個百貨股經歷了一波股價的連續上漲。以百聯股份為例,公司6月11日發布公告指出,股票于6月9日至11日連續3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屬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形。不過,當時百聯股份稱,其尚未發現涉及本公司的需要澄清或者回應的媒體報道或市場傳聞,公司也不涉及熱點概念。7月6日晚間,百聯股份突然發表公告稱,控股股東百聯集團已提出免稅品經營資質的的申請,而在這前后,股票連續收出7個漲停板。
今年3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即提出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國家政策是要拉動消費,有一部分是想辦法將中高端消費留在國內。按3月政策分析,可能會按試點情況放開北上廣深以及武漢等城市的免稅店經營資質。由此來看,在獲得免稅牌照上,不僅王府井、百聯股份,廣百股份等百貨企業也有可能獲批。
免稅業務空間廣闊
7月初,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迎來“史上最大”調整。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中明確,具有免稅品經銷資格的經營主體均可平等參與海南離島免稅經營。此外,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
據了解,在王府井之前,國內擁有免稅牌照的企業只有7家。分別為中免、日上免稅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而免稅市場的規模有多大? 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證券研究指出,2019年末,國內免稅規模約超5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國內免稅總空間有望突破1600億元,長期望突破2000億元。
在商業觀察家創始人顏菊陽看來,百貨業當前客流情況的確不太好,經營上需要能提振客流的新業務,而免稅店有增收增利的潛力。“免稅店主要還是奢侈品消費和中高端煙酒、美妝等高客單值商品,毛利較為可觀。同時,免稅業務和百貨業舊有的供應鏈可以重合資源利用。理論上來說,百貨商場有做好免稅店的供應鏈優勢、商品優勢、場景優勢等”。
民生證券指出,隨著新一輪離島免稅政策細則落地,2020上半年免稅業政策催化邏輯已經兌現,預計下半年免稅業仍有相關重磅政策落地,其中市內免稅政策將是重中之重,預計該政策在購物額度,購物方式等方面均有超預期空間。“伴隨中國免稅業成長的邊界已經打開,新的離島免稅政策+即將落地的國人市內免稅政策之下,我們預計國內免稅市場銷售規模應在1500億之上,較2019年增長3倍以上。”
東方證券(行情600958,診股)分析師張凱琳表示,近期免稅賽道百家爭鳴的趨勢,目前百貨業正在擁抱免稅開放新機遇。若能借助免稅紅利,重新進行供應鏈整合,可重奪線下場景優勢,增加客流,從而帶動整體業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