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破凈銀行股處“大熊市” 券商:估值墊底可長期投資
截至7月24日收盤,36家A股上市銀行中,28家銀行股價跌破凈值,破凈比例高達77.78%。今年以來,多家大股東和高管紛紛出手增持“保價”。對此,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董監高增持股份是上市公司對外傳遞信心的重要手段,對于常年破凈的商業銀行來講更是如此。在券商機構看來,隨著近期市場趨于活躍,下半年經濟向好及政策大力扶持等積極因素將為銀行股估值修復提供強有力支撐。銀行股長期來看業績較為確定,估值墊底也提供了板塊輪動的投資機會,適合長期投資。
破凈比例高達77.78%
銀行股進入“大熊市”
自2019年5月以來,上證綜指在2800點上下晃悠了一年多了,而銀行又是當前所有行業中賺錢最穩定的行業,可是不但沒有起到避險功能,反而成了下跌的重災區。
今年上半年,銀行股也不受“待見”,36只銀行股全線下跌。截至6月30日,銀行板塊市凈率僅為0.62倍,處于歷史低位,近八成左右的銀行股破凈。近期這一情況有所改善,但是銀行股表現仍不夠強勢,整體估值雖有修復,但仍繼續跑輸大盤。
根據東方財富(行情300059,診股)Choice數據統計,以上周五(7月24日)收盤價格計算,A股36只銀行股的算數平均PB(平均市凈率)為0.82倍,其中,28家上市銀行近期一直“破凈”,另有3家上市銀行市凈率不足1.1倍,也面臨著“破凈”的風險。
即便是如此大的跌幅之下,大宗交易平臺上依然是動輒折價10%的減持,可謂是奪門而出。市場到底在怕什么呢?
渾水調研認為有兩個因素有重大影響。一是對貨幣寬松后的未來銀行不良率上升的擔憂。
5月25日,央行研究局課題組刊發《客觀看待第一季度銀行業利潤增長》,表示銀行利潤增長主要源自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銀行的利潤主要用于資本補充,有助于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防風險能力。文章指出,面對疫情沖擊與經濟下行疊加的復雜局面,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隨著實體經濟困難向金融領域傳導的滯后效應逐漸顯現,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銀行后期不良貸款處置和資本消耗壓力明顯加大,銀行利潤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銀行有必要做好預案,應對可能出現的不良貸款反彈,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二是銀行股解禁兇猛。今年以來,已經有10家銀行股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為275.72億元,不過,更大的解禁規模還在后面。根據Wind數據,今年還有8家銀行股的限售股待解禁,待解禁市值為1228.37億元。而在這些解禁股中,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拋盤壓力最大,因為這些中小銀行股權分散,沒有長期持股的懂里,市場承接相對有限。實際上渾水調研觀察到,不少農商行的大宗交易平臺上都是高折價成交,可謂是不計成本的“跑路”,而這些承接大宗的股票最終都要逐步流入到二級市場上。
40位董監高出手增持
浦發銀行(行情600000,診股)高管剛出手即被套10%
不過,近日,記者對滬深交易所公開信息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共有8家上市銀行的40位董監高(或其近親屬)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了自家上市銀行股權,合計增持330.95萬股,共計斥資約5299.43萬元(注:閃電增減持且并未導致持股數量實質性變更的交易行為以及分紅送轉均帶來的股權增加未做統計),人均投入132.49萬元。對于銀行股、特別是次新銀行股而言,大股東、董監高增持是為了履行當初IPO時的承諾,但也反映出目前板塊的估值困境。
其中,從各家銀行支持的股份數量和所花費的資金來看,興業銀行(行情601166,診股)出手最闊綽,增持耗資占比逾五成。上交所信息顯示,3月份,興業銀行11位董監高聯袂展開二級市場增持,共計增持178.37萬股,平均交易價格為每股15.03元至15.78元,共計投入2735.72萬元。此外,今年7月份,興業銀行曾有董事斥資6.17萬元增持了0.38萬股,今年以來,興業銀行董監高合計的增持支出為2741.89萬元。
今年以來,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11名高管合計增持59.76萬股,共增持了19次,增持金額合計為1873.67萬元。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銀行董監高僅在3月份便增持了14次。在3月10日至3月26日的區間內,該行劉元、施順華、田惠宇、劉輝、劉建軍、李德林的增持金額均過百萬元,分別約為286.02萬元、240.32萬元、212.26萬元、164.82萬元、155.55萬元和124.52萬元,增持成本在每股30.03元至34.34元之間。7月27日,招商銀行收盤價為34.25元/股。
具體來看,招商銀行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劉元兩次增持自家銀行股票,增持金額為286.02萬元,是今年以來增持股票最多的高管。其中,3月24日,劉元以每股成交均價31.18元增持4萬股,共計124.72萬元,變動后持股數為22萬股。3月25日其又以成交價32.26元/股增持5萬股,共計161.3萬元,變動后持股數為27萬股。
7月,浦發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分別于今年7月10日至16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A股股票,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人民幣11.26元至11.81元。據統計,本次增持高管共有5位,合計增持31.49萬股,投入資金共計360.12萬元。7月27日,浦發銀行收盤價為10.37元/股,暫時被套虧損大約10%左右。
下半年銀行股估值上行可期
在券商機構看來,隨著近期市場趨于活躍,下半年經濟向好及政策大力扶持等積極因素將為銀行股估值修復提供強有力支撐。可以說,目前銀行板塊A股估值已下降至較低水平。銀行股長期來看業績較為確定,估值墊底也提供了板塊輪動的投資機會,適合長期投資。
光大證券(行情601788,診股)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二季度銀行業經營總體穩定,預計營收增速略有下滑,NIM壓力減輕。受疫情影響后續發酵,銀行或加大撥備計提,應對潛在風險,實現以豐補歉。二季度政策可能影響不良確認、動態撥備計提、風險處置、盈利增長等指標,銀行業營收、PPOP與盈利增速差預計明顯拉大。
對于下半年銀行股的投資機會,在王一峰看來,下半年,銀行業營收增長仍存在穩定基礎,規模增長維持在較高水平,定向精準滴灌的貨幣政策將驅動存貸款利率下行,資產質量總體穩定,對于問題資產的處置核銷力度會繼續加大,預計營收與盈利增長之間存在一定喇叭口并且相對維持穩定。
太平洋(行情601099,診股)證券分析師董春曉稱,目前銀行股整體行業估值依然處于近年來較低水平。除了估值優勢,上市銀行基本面也對市場表現構成較強支撐。企業盈利狀況持續改善,宏觀經濟逐步回歸正軌,將改善銀行資產質量狀況,降低不良生成潛在風險,將搬走壓制銀行股值的一座“大山”。“隨著實體經濟企穩,行業悲觀預期將得到修復,板塊向上彈性足,仍然值得超配。”
民生證券分析師郭其偉指出,展望2020年下半年,建議市場對于銀行股可以更加積極樂觀,銀行股的估值提升只是剛剛開始。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的利好將陸續出現,推動銀行股的行情向縱深發展。相對于其他板塊,銀行股低估值高股息,兼具進攻和防守雙重屬性,我們看好今年下半年銀行股的投資回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