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藥企減持規模上限逾百億元!醫藥股風口還在嗎?
數據顯示,從7月1日至28日,醫藥板塊中,已有30家上市公司發布減持計劃,累計最高減持4.09億股,減持規模上限為128.42億元(按7月28日收盤價計算)。
其中壽仙谷(行情603896,診股)、奧美醫療(行情002950,診股)、藍帆醫療(行情002382,診股)、迪安診斷(行情300244,診股)、易明醫藥(行情002826,診股)等8只擬減持上限占總股本比例達到或超過3%。
年初至今,受疫情催化及市場避險情緒影響,醫藥板塊整體表現較好。后疫情時代來臨,醫藥板塊的風口還在嗎?
多因素致減持
從藥企股東減持的原因來看,主要是股東自身資金需求、滿足自身經營計劃、控股股東擬降低負債率,董事擬改善個人流動性等。
因個人資金需求,奧美醫療7月5日晚間公告,公司于2020年7月3日收到股東陳浩華、程宏、杜先舉、黃文劍出具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四位股東累計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233.7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8.2647%。若按公司7月3日收盤價29.21元/股計算,完成此次減持計劃后,上述股東將合計套現15.29億元。
為償還對外融資借款,緩解質押債務壓力,降低自身資金風險及負債率,合理控制融資杠桿,迪安診斷近日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陳海斌及其一致行動人杭州迪安控股有限公司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2481.8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4%。
多只個股股價已翻倍
年初至今,受疫情及市場避險情緒影響,醫藥板塊整體表現較好,尤其是醫療器械、血制品、疫苗及原料藥等子行業超額收益明顯。
而在上述發布減持公告的藥企中,有多家公司的股價今年已翻倍。
今年以來奧美醫療股價累計漲幅達116.15%。公司半年報預告,預計2020年上半年盈利70,443.14萬元-72,679.4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0%-550%。報告期,公司感染防護用品銷售額大幅增長,其他產品銷售額亦有一定幅度增長。
同樣因疫情影響,導致公司相關產品需求大增的還有“醫用手套大王”藍帆醫療,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計上漲155.04%。
而在7月1日,藍帆醫療發布公告,實際控制人擬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4%的公司股份。
金達威(行情002626,診股)作為近期受資金追捧的“不老藥概念股”,7月1日至今,股價累計上漲96.61%。
金達威7月24日晚間公告,公司股東廈門特工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若以7月24日收盤價50.76元/股粗略計算,這筆減持全部完成后,廈門特工將套現超3億元。
醫藥板塊風口已過?
國信證券(行情002736,診股)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藥企減持現象頻發并不代表醫藥板塊的風口已過。事實上股東減持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補充流動性、個人財務情況、經營需要、投資新領域、為上市公司提供借款支持等,并不單純意味著高位套現,也有部分是用于藥企自身發展的考量。對于投資者來說,需要警惕的是大規模甚至清倉式減持的現象,甄別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個股,尤其是蹭熱點的公司。
張立超表示,未來,醫藥的投資方向有三個領域:一是受第三批集采驅動的高值醫用耗材及體外診斷試劑企業;
二是受國家層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背景下,醫療器械的創新升級和藥品的進口替代板塊,關注治療性疫苗和新型疫苗進展;
三是智慧醫療與數字醫療信息化趨勢下,包括互聯網+藥品、互聯網+醫療保險、互聯網+健康服務等在內的醫聯體平臺。
上海證券認為,未來伴隨產業結構升級優化,行業分化將會更加明顯,建議關注優質賽道中的龍頭企業。優質賽道方面,從目前的政策重點來看,主要圍繞兩條主線:防疫和創新。
上海證券指出,防疫方面,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以及核酸檢測常態化將持續推動醫療設備和體外檢測市場擴容,利好相關企業業績成長,包括邁瑞醫療(行情300760,診股)、邁克生物(行情300463,診股)、金域醫學(行情603882,診股)等。此外,疫苗作為對抗疫情的重要武器,其研發進度被持續關注,行業整體景氣度提升,建議關注布局新冠疫苗研發及擁有豐富管線的龍頭企業,包括智飛生物(行情300122,診股)、沃森生物(行情300142,診股)等。醫保支付端改革深化將持續推動醫藥行業騰籠換鳥進程,創新成為醫藥行業的長期投資主線,利好相關創新藥械研發企業及其產業鏈,包括恒瑞醫藥(行情600276,診股)、藥明康德(行情603259,診股)、康龍化成(行情300759,診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