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擺脫美國技術壓制, “南泥灣項目”啟動
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持續打壓,尤其是在供應鏈方面,無論是原材料供應還是技術供應,都采取極端手段。美國政府的意圖其實非常明顯,就是想切斷華為的供應鏈,把來自中國的華為逼上絕路。對此,華為已啟動“備胎計劃”,“南泥灣”項目,此項目的目的是規避美國的技術威脅,避免使用美國的技術與科研成果,獨立開發專屬于中國的產品。
而對此,華為也有初步成果,華為的筆記本電腦,不包含美國技術,并且華為新型筆記本電腦不包含任何應用美國的零部件,完全由中國科技制作而成,由內到外全都是中國產品。這是華為對美國的有力回應,就算美國對其展開封鎖,也無法阻止華為的進步,只會讓華為越來越強。
另外,這也暴露了中國企業過度依懶國外集成電路產業,中國本土生產的只有百分之七,大部分靠進口,進口已經成為掌控國家的命脈,美國此次行為等于遏住中國企業發展的咽喉,逼迫中國企業突破,而且也只有突破自身限制,才能長久發展。以后的中國,將徹底實現一體化生產,國外將無法威脅中國企業,美國針對華為的行為,將不會發生。
中國對此也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此基金一共投資過三期,一期扶持集成電路龍頭企業,讓龍頭企業可以走出國門,站在世界的舞臺。二期的重點是設備和材料國產化,減少中國企業對國外零部件和設備的依懶。
三期的重點一共有三點,第一點仍然是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等核心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的投資布局。第二點是建立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形成集成電路產業園。第三點是繼續發展下游產業,完善產業結構,讓中國企業可以自給自足。三期的投資有明顯的成效,現在的中國企業,雖然很大程度還是需要依靠外國進口,但國內集成電路企業已經有明顯的進步,成為世界頂尖企業只是時間問題。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當前美國正以冷戰的方式,針對中國企業,但同時也暴露了中國企業的弊端,中國在某些領域還存在極大的短板,太過依靠進口,這是中國企業雖然面臨的挑戰。而美國的針對,也加快中國企業進步的步伐,逼著中國企業自力更生,建立自身的產業鏈,完善自身的產業基礎。美國的挑戰也是機遇,以后的中國企業,將會減少進口,增加出口,快速發展經濟,快速提高自身實力以及經濟。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