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萬億板塊迎利好 AI標準頂層設計發布!兩大活躍資金加倉這些人工智能股(附股)
AI標準迎來頂層設計,國家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A股市場人工智能板塊整體市值規模卻接近1.4萬億。
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為加強人工智能領域標準化頂層設計,推動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及工業和信息化部五部委日前聯合印發《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人工智能的歷史并不短,但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年限并不長。目前,人工智能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前段時間出臺的新基建戰略中,人工智能屬于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之一。8月4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中,人工智能行業的獨角獸公司數量位居第二位,總價值1304億美元,占比為7.1%,其中中國有21家人工智能企業上榜,A股僅有近期上市的寒武紀(行情688256,診股)上榜。
人工智能板塊市值規模近1.4萬億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粗略統計顯示,A股市場人工智能板塊個股數量雖不多,僅37只,但整體市值規模卻接近1.4萬億,規模在百億以上個股有21只,規模超千億的個股有3只,分別是海康威視(行情002415,診股)、三六零(行情601360,診股)及恒電子。
海康威視市值超過3500億,2017年,公司圍繞AI Cloud架構,完成了邊緣節點,邊緣域,云中心的核心產品布局,將AI注入到產品,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持續引領市場。三六零市值超1300億,2018年公司募集資金107.9億,投入人工智能創新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恒生電子(行情600570,診股)已組建人工智能研發團隊,并成立“人工智能平臺架構組”,致力構建智能金融工具平臺。
寒武紀最新市值近950億,是全球智能芯片領域的先行者。自成立以來公司一直專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研發與技術創新,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處理器芯片。
近半數個股7月以來跑贏大盤
在近期市場大漲行情下,人工智能板塊可以說是處于滯漲狀態,自7月1日至8月5日人工智能指數累計上漲3.21%,同期大盤漲幅超過13%。但從個股來看,同期漲幅超過10%個股有20只(不考慮新上市的寒武紀),跑贏大盤股有17只,占比接近半數。
漲幅居首的是紫光國微(行情002049,診股),該公司7月以來累計漲幅超過80%。據悉,紫光國微智能終端安全芯片未來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公司研發的mPOS主控安全芯片也將是智能終端芯片業務新的增長點。
位居次位的慈星股份(行情300307,診股)7月以來累計漲幅超過75%,其控股子公司盛開互動的主營業務是智能交互與虛擬現實技術及產品研發。中電興發(行情002298,診股)累計漲幅接近50%,海康威視、中科曙光(行情603019,診股)、富瀚微(行情300613,診股)等股漲幅均超過20%。
從業績來看,7月以來累計漲幅超10%的20家公司中,紫光國微、中電興發、海得控制(行情002184,診股)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大幅增長,其中海得控制上半年凈利潤增幅下限高達568.13%。
值得一提的是,漲幅超過15%的景嘉微(行情300474,診股),其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出現國家大基金身影,且公司涉及軍工業務,其圖形顯控模塊在軍用飛機市場中占據明顯的優勢地位,在空中防撞雷達、主動防護雷達及彈載雷達微波射頻前端等小型專用化雷達領域具有技術優勢。另外,上漲近11%的全志科技(行情300458,診股)近1個月首次獲得機構關注,光大證券(行情601788,診股)給予“買入”評級。
10股同時獲北上資金、杠桿資金加倉
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將推動數萬億數字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因此,人工智能板塊也備受資金青睞。數據寶統計顯示,7月以來同時獲得北上資金、杠桿資金加倉的人工智能股有10只,包括科大訊飛(行情002230,診股)、恒生電子、浪潮軟件(行情600756,診股)等。
從融資客加倉幅度來看,科大智能(行情300222,診股)、廣電運通(行情002152,診股)、景嘉微及中科曙光最新融資余額較6月末增加30%以上,浪潮軟件加倉幅度較低,不到5%;從北上資金來看,景嘉微、科大智能、機器人(行情300024,診股)3股加倉幅度居前,浪潮軟件及中科曙光獲北上資金加倉幅度相對較低。
市場表現方面,科大訊飛7月以來微跌,恒生電子、浪潮軟件累計漲幅不到5%,三六零及佳都科技(行情600728,診股)小幅跑輸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