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奶價格上漲推升牧業公司業績 蒙牛伊利開啟奶源“買買買”
近一周時間,國內兩大乳業龍頭企業紛紛出手,目標直指上游奶牛養殖企業。
先有蒙牛乳業(港股02319)以3.95億港元認購中國圣牧(港股01432)11.97億股股份,成為中國圣牧單一最大股東。緊接著,伊利股份(行情600887,診股)也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以自有資金約2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港股01492)4.3億股股份,成為其主要股東。
兩大乳企同時向原奶企業出手,此舉不僅成為行業焦點,同時也提振了奶牛養殖企業的股價,中國圣牧和中地乳業的股價應聲上漲。
另外,原生態牧業(港股01431)近日發布預告,盈利大幅增長。一時間,奶牛養殖企業成為了香餑餑,吸引了投資人和業內人士的關注。
原生態牧業上半年凈利翻倍
8月5日,原生態牧業發布了業績盈利預告,公司預計2020年前6個月實現純利1億元-1.3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3380萬元增長195.9%-284.6%。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國內原料奶價格上漲及銷量增加,導致公司毛利增加。
除了上述業績盈利預告外,原生態牧業還發布了一則公告,內容是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拜泉瑞信誠牧業有限公司(拜泉瑞信誠)牧場搬遷事宜。
拜泉瑞信誠(作為上訴人)最近接獲拜泉縣人民政府發出的成功行政上訴裁決,判拜泉瑞信誠勝訴,并撤銷黑龍江管理處發出的搬遷要求。
隨后,拜泉瑞信誠接獲齊齊哈爾部門發出的通知,表示由于自然保護區的區域已經調整,使拜泉瑞信誠牧場不再處于該區域內,故彼等已撤銷其搬遷要求。拜泉瑞信誠目前正在重新申請批準。
上述公告對于原生態牧業來說無疑是利好。而原料奶價格的上漲,帶給企業的則是實實在在的利潤。
資料顯示,原生態牧業的前三大客戶分別為飛鶴乳業、蒙牛乳業和光明乳業(行情600597,診股)。2019年,來自三大客戶的收益占原生態牧業總收入的94.4%。其中,蒙牛乳業在2019年加大了收購原生態牧業的原料奶比重。原生態牧業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向蒙牛集團出售產品的銷售額占比由2018年的14.1%擴大至2019年的28.2%。
受地域環境限制,我國的奶牛養殖數量相對較少,全國不足6000萬頭奶牛,而原生態牧業2019年的乳牛存欄量為63640頭,有7個牧場,占地面積約為590.9萬平方米。2019年,原生態牧業的原料奶銷量為33.44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5.22萬噸,2019年原料奶的平均售價為4.155元/公斤,而2018年的價格為3.896元/公斤。
這給奶牛養殖企業帶來利好的同時,也增加了乳制品加工企業的成本。乳企對上游養殖的控制力也在不斷加強,特別是國內龍頭企業,他們不再滿足于從養殖企業購買原料奶,而是花重金將其收入旗下。
兩大乳企加大奶源控制
7月28日,中國圣牧發布公告稱,蒙牛乳業以每股0.33港元的價格認購中國圣牧11.97億股,中國圣牧于7月28日收到認購款3.95億港元。本次增持完成后,蒙牛乳業合計持有中國圣牧14.67億股股份,占已發行股份總數約17.8%,并將成為中國圣牧單一最大股東。
8月3日,伊利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以自有資金認購中地乳業4.3億股,認購價格為每股0.47港元,認購總價為2.03億港元。認購完成后,金港控股將持有標的公司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16.6%。
蒙牛乳業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此次增持是通過行使2018年底所獲得的認股權證實現的。蒙牛長期看好有機奶市場,重視優質有機奶源布局,增持符合公司戰略。
而伊利股份方面則表示,此次認購中地乳業股份是為了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
伴隨著蒙牛和伊利的出手,中國圣牧和中地乳業兩家公司股價暴漲。其中,中國圣牧7個交易日(7月27日至8月6日)股價累計漲幅達到270%,而中地乳業8月3日的股價漲幅為118.97%,8月4日走出1.78港元/股的歷史高位。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港股01117)早就被蒙牛納入旗下。而現代牧業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原奶產量和銷量均同比增長近兩位數,預計公司凈利潤不低于1.9億元,同比增長不低于40%。
“蒙牛和伊利加大對奶源的控制,一方面可以減少成本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應對國內循環經濟發展的必要舉措。”乳業資深人士宋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發展低溫巴氏奶是必然趨勢,而乳企加大該領域的布局,首先要有可控的奶源。
近年來,蒙牛和伊利都在加大低溫巴氏奶的布局。國內低溫巴氏奶的發展進程雖然有諸多的困難,但也迎來發展風口,新乳業(行情002946,診股)、三元乳業和光明乳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反映了資本對這一行業的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