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補倉?補倉技巧有哪些?
因為底部最低價只有一個,在買入股票的時候,不可能買在最低點,那么能買在底部區間都算成功的了,問題就在于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買早了就是錯過了,對于買入的股票持續下跌怎么辦?是補倉還是止損?
在這里止損是針對股票變壞了的情況采取的一種操作,除此以外可能的操作便是補倉,也就是攤低成本,由于之前的買入已經造成虧損,因此補倉的操作要慎之又慎。
分檔每次建倉需要留有足夠的余地,分幾筆進行,以防范大幅下跌的風險,這個時候是要化被動為主動,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建議按金字塔法則來建倉,也就是第二筆比第一筆多,逐步增加的買入辦法,至于價格和具體數量怎么安排則要看你對這個品種的了解程度,要知道價格預測也是在操作體系里面的,這個預測并不是說你要買得多低,而是要根據最大的可能性買到最多底部的籌碼。也就是這個檔位是根據具體品種的走勢來的,而不是死板地網格或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
分期就是在第一筆建倉成交之后,第二筆的補倉要隔一段時間,不要因為當天跌幅過大,超過預期就急不可待地沖進去,原則上當天只進一筆,保留一個冷靜期,除非這個價格非常具備吸引力,可以先進主力部隊殲滅之。
分攤以上建倉有幾種情況:一是只買了第一筆就上去了,其次是買了兩筆,三是最好的三筆,四是三筆之后還在下跌,前面都在計劃內,最多失誤是買少了,而如果繼續下跌,則說明判斷錯誤,要不止損要不想辦法彌補,止損的辦法很痛苦,而彌補的措施有可能錯上加錯。具體來說就是在正式倉位這外,留有一筆預備資金,用于錯判之后的額外加倉,這筆資金可以是賬戶里面的機動部隊,也可以是臨時從別的品種調遣過來的,或者是理財資金,但是這一筆只能允許成功,不能容納虧損,畢竟資金性質決定了只是替補隊員。在底部介入成功之后,價格如果上升兩個以上的檔位,便可以撤退,以實現建倉成本下降的功能。
攤低成本也是一種找低的過程,任何創新不是提高效率就是降低成本,所謂提效就是提高對底部的準確把握能力,以上三分法則,看起來并不復雜,但用起來卻很困難,因為現實情況千變萬化,核心在于你預測的底部并不一定就是底部,如果還在半山腰,那么越做越錯,越被越虧。
投資理財 股票 平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