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營造和修復紅樹林18800公頃
核心要聞:
行動計劃以2020到2025年為周期,營造和修復紅樹林18800公頃,其中營造紅樹林9050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9750公頃。針對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了7項重點行動任務。
----------
據自然資源部官方微博8月28日消息,2020年8月14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明確了紅樹林保護修復的基本原則、行動目標和任務安排。
行動計劃以2020到2025年為實施周期,明確了預期的工作目標,即到2025年營造和修復紅樹林18800公頃,其中營造紅樹林9050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9750公頃。
《行動計劃》針對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了7項重點行動任務。一是實施整體保護,將現有紅樹林及適宜恢復的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用途管制。二是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對現有自然保護地內的養殖塘要清退,并新建一批紅樹林自然保護地。三是強化對生態修復的規劃指導,落實生態保護修復任務。四是組織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增加修復工作的科學性,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珍惜瀕危的紅樹物種。五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科技攻關和標準體系建設。六是加強監測和評估,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動態監測能力和生態修復跟蹤評估水平。七是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立法,完善地方保護修復制度。
紅樹林根據生態系統功能,分別屬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管理。自然資源部出臺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指南》,將海漆、海蓮、海南海桑等37種紅樹林全部評定為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極重要區域,依據國土“三調”最新成果,將達到最小上圖面積標準的現狀紅樹林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同時,要求經科學論證,將適宜恢復為紅樹林的區域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現應劃盡劃、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