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中報業績整體縮水
核心要聞:
登陸科創板的螞蟻集團宣布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民間借貸利率紅線調整等事件,讓消費金融再度成為受人關注的領域。16家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財報受疫情沖擊明顯,整體業績下滑,如湖北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同比大降九成,大量的線下服務轉為線上,但由于業務數字化和市場化程度高,在中國經濟內循環、消費市場不斷擴展的背景下,依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
伴隨擬登陸科創板的螞蟻集團也宣布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以及民間借貸利率紅線調整等熱點事件的出現,消費金融再度成為受人關注的領域。
今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受疫情沖擊和政策收緊雙重影響,行業發展如何?證券時報記者梳理了16家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財報發現,上半年行業受疫情沖擊明顯,整體業績下滑或者增速出現放緩,受影響嚴重的公司如湖北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同比大降九成,僅少數幾家消費金融公司獲得業績增長。
疫情拉低消金利潤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告,截至2020年6月末,消費金融公司已發展到26家,資產規模4861.5億元,貸款余額4686.1億元,服務客戶數1.4億人。隨著8月17日光大銀行旗下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業,最新的已開業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增至27家。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各方股東的年報,查詢到16家消費金融公司的業績情況,整體而言,業績下滑和增速放緩是大多數消費金融公司的狀態。
業內人士認為,同屬于銀行業的消金公司上半年出現業績壓力,主要與疫情影響相關。
“突發疫情使得宏觀經濟出現下滑,企業和個人的還款能力下降,逃廢債增加,金融機構的壞賬率抬頭,風險撥備增加。”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記者表示。
受疫情影響最明顯的,則以湖北消費金融公司為典型代表。今年年初,湖北是國內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當地的消費金融行業也受到了較大的沖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湖北消費金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55億元下滑15.96%;凈利潤為370萬元,較上年的0.56億元下降93.4%。截至2020年6月30日,湖北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為85.91億元,較年初的88.61億元,減少2.7億元。
上半年業績下滑幅度較大的消金公司還包括海爾消費金融公司,該公司以家電、教育和醫美為三大展業領域,疫情對這些線下消費市場造成了嚴重沖擊。
數據顯示,海爾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8億元,較去年同期6.78億元有所微增;凈利潤0.3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8億元下滑70.33%。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爾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為94.103億元,較年初的102.899億元下滑8.55%。
另外,上半年還有幾家消費金融公司處于虧損狀態。
以華融消費金融公司為例,2019年該公司虧損額為1.98億元,在持牌消金機構中排名落后。今年上半年,其股東方合肥百貨披露,華融消費金融上半年投資損益為虧損193.2萬元,按照持股比例計算,華融消費上半年虧損約840萬元。
今年5月開業的小米消費金融公司也尚處虧損狀態,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343.9萬元,凈虧損906.9萬元。
線下大幅轉為線上
疫情幾乎重塑了國內一些經濟領域的業態,大量的線下服務轉為線上,這樣的狀況在消金行業也大有體現。
一些倚重線下的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業績受到較大影響。上市公司陸家嘴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其參股的公司中銀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3億元,凈利潤1.01億元。由于此前中銀消費金融沒有披露過2019年上半年業績情況,如果以2019年整年數據推算,則中銀消費金融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也是處于下滑態勢。
據了解,中銀消費金融2019年全年營收43.15億元,凈利潤6.59億元。這也意味著該公司2020年上半年21.3億元的營業收入占其去年全年營收的49.4%,基本持平,而上半年凈利潤僅達去年全年凈利潤的15.32%。
相對而言,科技和線上優勢較為明顯的招聯消費金融,依舊位居消費金融行業業績第一位,該公司業績下滑較中銀消費金融幅度小很多。數據顯示,招聯消費金融上半年營業收入60.23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46.06億元增長30.76%;凈利潤5.78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7.1億元減少18.56%。截至2020年6月30日,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920.76億元,較年初減少6.2億元。
“疫情倒逼新興消費業態發展,非接觸性消費、線上消費等形式增長迅猛,疫情對我們影響不大,我們基本上以純線上為主了。”蘇寧消費金融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蘇寧消費金融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52億元,凈利潤1014.5萬元,而2019年同期,該公司營業收入2.26億元,凈利潤虧損1.97億元,這意味著該公司在今年疫情之下反而實現了扭虧為盈。
“隨著下半年宏觀經濟的恢復,目前來看也相對樂觀,消費金融公司的利潤有望跟隨回暖。”于百程表示。
科技巨頭加速入場
雖然疫情等因素使得消金公司業績出現壓力,但作為專業的消費金融業務機構,由于業務數字化和市場化程度高,在中國經濟內循環、消費市場不斷擴展的背景下,消金公司依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今年8月22日,魚躍醫療公告,擬與螞蟻集團、寧德時代、千方科技等一起設立螞蟻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高達80億元,注資規模與捷信消費金融并列行業第一。
螞蟻消費金融公司若獲批成立,將是今年第三家由科技巨頭發起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此前的4月、5月,科技實力強大的中國平安和小米集團已先后發起設立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小米消費金融公司。
截至目前,手握大量數據資源、擁有巨大流量優勢和風控優勢的科技巨頭如百度、新浪、小米和阿里巴巴等基本上扎進消金領域“跑馬圈地”了。
于百程認為,新入局的這些消費金融公司,股東均為互聯網或金融巨頭,進一步抬升了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門檻,這些新消費金融公司入局后,依據各自的客群優勢、技術實力和業務經驗,將進一步拓寬消費金融市場,并快速成長為行業的領軍公司。
科技巨頭入局給現有行業帶來了鯰魚效應的同時,民間借貸利率紅線的下調則進一步對行業公司提出了挑戰。
“民間借貸利率紅線的下調,對消費金融行業可能會帶來較大沖擊,最高貸款利率只有4倍LPR了,以前業界幾乎都踩著24%甚至36%進行展業。”一位消費金融業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民間借貸利率紅線下調將進一步壓縮行業的利潤空間。
蘇寧消費金融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疫情影響和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下調,消費金融公司對客戶的選擇會收緊,下沉的客戶可能會放棄,深耕現有客戶增加復借率,深挖自身場景資源,進一步提升獲客能力和風控技術,才能保持競爭力。
于百程表示,面對行業競爭的加劇,未來,面對客群下沉、業務開放,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來降本增效,提升智能化水平,將是消費金融業務突圍的關鍵。
中國消費金融40人論壇副秘書長程雪軍認為,消費金融公司需要改變過去依靠“鋪網點、搞地推”式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需要大力發展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為基礎的金融科技,把線下重資產的粗放發展轉型到線上輕資產的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