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加快!三天兩家大券商上線產品 有何新特點?
距離今年2月底國泰君安(行情601211,診股)等7家券商成為首批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券商已有半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各家公司都在鉚足勁為發力基金投顧業務積極準備。
進入9月,券商上線基金投顧產品的節奏進一步加快。就在本周,僅僅三個工作日里,就有兩家券商相繼推出了基金投顧產品,分別為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證券和中金公司。
券商密集推出基金投顧產品的背后則是其投顧轉型的需求所在。在遭遇傳統傭金模式瓶頸之后,券商投顧面臨普遍的轉型問題,即由“代銷型”投顧轉為“財富管理型”投顧,不過,盡管各家使出了渾身解數,但不可否認的是,投顧轉型并非易事,需要解決機構業務變化、機制改革等諸多問題。
中金財富推出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服務
“A+基金投顧”
9月9日,中金公司旗下財富管理業務平臺中金財富在2020年中資產配置策略會上宣布正式推出專注于公募基金的投資顧問服務——中金財富“A+基金投顧”,成為繼國聯證券(行情601456,診股)、中國銀河(行情601881,診股)、國泰君安、中信建投證券之后第五家正式上線基金投顧產品的券商。
據了解,“A+基金投顧”為投資者提供全策略、全場景覆蓋的一站式買方投顧賬戶服務,首期上線的組合策略提供了針對三種典型投資場景的解決方案:流動性賬戶、穩健賬戶和增值賬戶。
策略的構建基于中金財富戰略戰術資產配置框架和定量定性的系統化基金研選評估體系,緊密跟蹤市場和底層基金變化及時動態調倉。在控制波動的前提下,通過大類資產配置和優選基金的超額收益幫助投資者實現投資的長期保值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券商來說,收費模式是基金投顧服務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從行業競爭狀況看,已上線基金投顧服務的基金公司在初始投顧費率基礎上給予較大折扣,折扣后年費率平均在0.3%~0.5%,略高于1折優惠后的基金產品申購費。在給予內部產品申購費減免的優惠條件下,對于投資者而言,簽約基金投顧服務相對于單獨購買基金產品,費用并無明顯增加。
據悉,“A+基金投顧”服務底層不收取任何基金申購費,僅根據賬戶資產規模收取固定比例的投顧費。
券商上線基金投顧產品節奏加快
兩天前中信建投也入局
2020年最火爆的投資品中,公募基金當屬其中之一。不到一年時間,新基金成立規模超過人民幣2萬億元,創歷史記錄。雖然公募基金是公認的最為普惠、親民的投資品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簡易。在傳統運行中,券商面對的問題大致相同,例如客戶持有基金期限短,選擇困難,申贖頻繁,導致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等情況。
目前基金投顧業務試點機構涵蓋了基金公司、第三方銷售機構、券商和銀行四方力量共 18 家機構。今年初,銀河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申萬宏源(行情000166,診股)、華泰證券(行情601688,診股)、國聯證券7家券商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
在這樣的背景下,券商也在積極采取措施,從系統設計及開發、業務模式設計、收費模式制定、策略研發、組合投資、配套法律文書、全流程合規風險管控等各方面全力推進基金投顧業務落地。在首批獲批基金投顧試點的券商中,國聯證券速度較快,與恒生電子(行情600570,診股)針對公募投顧業務展開了全領域合作,開設了國聯投顧專區,并于 4月 21 日完成首批客戶的簽約和交易。
進入9月,券商節奏進一步加快。就在兩天前,中信建投證券也推出了基金投顧產品“蜻蜓管家”,據了解,該產品主要涵蓋4大系列的6個策略,主要以隨時要花的錢追求流動性、求穩的錢追求保值、生錢的錢追求增值、不用的錢追求高收益四個投資目標來區分。
此外,中信建投證券在試點初期按照投資目標來區分產品策略,差異化收取投資顧問費,年化投資顧問費率在0.3%至1.5%之間,六只具體產品起投門檻均為1萬元。
券商積極由“代銷型”向財富管理型”投顧轉型
三個工作日內,兩家券商密集推出基金投顧產品,在這背后是券商投顧轉型的需求所在。在遭遇傳統傭金模式瓶頸之后,券商投顧面臨普遍的轉型問題,即由“代銷型”投顧轉為“財富管理型”投顧。
光大證券(行情601788,診股)金融產品總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轉向新興的“財富管理型”投顧的過程中,公司采取了三項舉措,一是注重產品與客戶匹配。將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客戶,做好客戶的分類分級。二是注重產品的售前售后服務;三是注重一線投顧的專業能力。
“我們也在原有金融產品引入、評審的主業基礎上,專門成立投資顧問團隊負責公司投顧業務發展,不僅搭建了總部與分支機構相結合的服務體系,同時豐富了投顧業務產品體系,從線上線下兩個維度搭建產品體系,為投顧業務開展提供了技術和支持”,該人士表示,公司將建設“智能投顧+高端投顧”雙輪驅動的投顧服務體系,下一步將借力智能投顧賦能,搭建類私人銀行式高凈值客戶服務體系。
興業證券(行情601377,診股)財富管理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堅持走“核心化、精品化、定制化”的產品路線,持續為客戶甄選優秀的投資產品。“我們不走超市選購之路,希望是精品買手店的概念,挑選產品的前提是‘好產品、好伙伴’。給客戶配置時,也會考慮擇時在一個相對低位的情況下讓客戶去介入,即‘好時機’。”
盡管各家在投顧轉型上下足了功夫,但不可否認的是,投顧轉型并非易事,需要解決機構業務變化、機制改革等諸多問題。
華東一家券商人士指出,買方投顧的現在的模式還沒有全面鋪開,真正能否跑通,或者哪種模式最適合國內的市場,還有待市場來檢驗。
“目前券商投顧的概念還未在廣大投資者中形成統一認知,很多投資者還未接觸到券商投資顧問的服務”,上述人士表示,國內許多智能投顧平臺主要有兩種方向,一種是資產配置模式,另外一種是開展股票分析服務模式,而前者在國內面臨較大挑戰,后者則一方面出現合規方面的風險,比如薦股等,另一方面,許多股票分析的服務都采用非常固定的模型及結論分析模板,用戶體驗不佳,同時難以起到實質上的投資輔助效果。
國信證券(行情002736,診股)經紀業務條線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投資者對于財富管理的信心需要逐步建立,短期來看代銷產品仍是一線投顧的主要創收方式,銷售型投顧向財富管理型顧問的轉型,也需要考慮券商收入結構的實際情況,有一個并存和過渡的階段。
有望少量增厚券商業績
根據監管規定,券商開展基金投顧業務,試點階段主要提供兩種收費方式,分別為定額年費及資產規模一定比例收費。據了解,在美國,基于資產管理規模的收費模式是主流。目前國泰君安主要面向管理型基金投資顧問服務的客戶,采用資產規模收費方式,華泰證券也是根據客戶選擇的項目類型及參與的資產規模等因素進行收費模式方面的創新。
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行業轉型初期,公司以修煉內功、提升專業服務效能進而逐步提升客戶黏性為首要目標,實現快速創收并不在公司的考量范圍。
中信建投非銀團隊預計,基金投顧業務有望少量增厚券商業績,在該團隊看來,國內券商基金投顧業務的首批客戶,主要由基金銷售業務的客戶轉化而來。由于基金投顧業務的年費率(0.20%-1.50%)高于基金年度申購費率+年度管理費率,即便基金投顧業務免征基金申購費用,在售出同等規模基金產品的情況下,基金投顧業務對券商貢獻的營收是高于基金銷售業務的,這使得券商有較大動力主動推廣基金投顧業務。
據安信證券測算,假定券商投顧所投基金規模占總規模的10%且投顧費為0.5%,則全年收入貢獻約74億元,占2019年券商營業收入比重為2%,占經紀業務收入比重為9%。在該團隊看來,基金投顧對券商整體盈利貢獻不大,但更期待后續在產品端的放開,屆時盈利貢獻程度預計將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