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韭月韭”再打折上折!機構:建倉這個板塊……
核心要聞:
昨天,因市場大幅調整,被股民戲稱為“韭月韭”,今日,創業板低價股全面熄火。9月10日北上資金凈流出6.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10.8億元,深股通凈流入4.11億元。 對于投資者來說,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才是參與創業板交易的制勝法寶。
----------
昨天,因市場大幅調整,被股民戲稱為“韭月韭”,今日,A股整體大幅反彈,各主要股指早盤紛紛跳空高開,不過,創業板低價股全面熄火。
大盤的造好,令今日上市的創業板注冊制第三批新股龍利得、萬勝智能、海昌新材分別高開590%、449%、322%,后因漲幅過大,均高開低走。
盤面上,家居用品、旅游、保險、釀酒等板塊漲幅居前,低價股、環保、鋼鐵等板塊跌幅居前。北上資金凈流出6.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10.8億元,深股通凈流入4.11億元。
創業板低價股暴跌
昨日,新華社評論文章指出,隨著注冊制試點改革的落地,創業板正朝著越來越市場化的方向發展,也為市場功能的發揮打開越來越多的空間。對市場“不干預”的同時,監管一定會對市場亂象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交易所密集出手已經釋放出了鮮明的信號。
對于投資者來說,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才是參與創業板交易的制勝法寶。面對脫離公司業績的炒作,應該樹立風險意識,切忌炒小炒差,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投資損失,依法合規參與交易,共同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受此影響,今日創業板低價股大幅下跌,截至發稿,創業板股價最低的前100只個股全線下跌,低價股指數逆市重挫1.92%。
精準信息、聆達股份、天海防務、銀邦股份等11只個股20%跌停,創單日20%跌停家數歷史紀錄,向日葵、晨曦航空、萬里馬等逾160股跌幅超過10%。
前2日剛剛消滅的3元股再現江湖,融捷健康、德威新材、華誼嘉信等13股早盤均大跌10%以上,股價回歸4元以下。
而與低價股相反的是,近期走弱的高價股紛紛強勢反彈。在創業板29只百元股中22股上漲,其中英科醫療上漲逾10%,康泰生物、智飛生物等漲幅超過了5%。
暴漲引發減持潮
低價股的暴漲引發了股東減持浪潮,昨晚,滬深兩市共13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東減持計劃,涉及重要股東26名,以最新收盤價計算,合計擬減持金額約72.58億元。
其中亞光科技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太陽鳥控股、股東嘉興銳聯、股東天通控股、股東浩藍瑞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浩藍鐵馬擬合計減持不超過25.08%股份,擬減持金額約53.46億元。
公告顯示,此次太陽鳥控股擬減持不超過3222.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嘉興銳聯擬減持不超過9728.4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9.66%;天通控股擬減持不超過6948.9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9%;浩藍瑞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浩藍鐵馬擬合計減持5559.1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52%。除控股股東外,其他股東均清倉式減持。
亞光科技今日大幅低開近20%,并快速封死跌停板。截至中午收盤,亞光科技報收16.8元,創近2個月新低,成交1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減持部分股份還處限售中,要到10月23日才解禁上市流通。在股份還沒解禁就急急忙忙公布減持計劃,這在A股市場極其罕見。
普利制藥重要股東綜合制藥也計劃清倉式減持,其中通過集中競價減持不超過870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1740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合計擬減持數量不超過2104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83%。擬減持金額約9.63億元。天海防務、惠倫晶體、易尚展示等股重要股東擬減持金額也均在5000萬元以上。
機構:把握優質龍頭股低吸機會
國盛證券表示,近期市場連續調整,在根本上是對此前市場、特別是以科技、消費等為代表的機構重倉股巨幅上漲之后的調整消化。展望后續,認為機構重倉股的調整已接近尾聲。當前市場不存在系統性風險,建議保持多頭思維和戰略定力,利用調整機會配置優質資產。繼續看好機構牛、結構牛。
國泰君安指出,近期市場不容忽視的是,低價股從8月中旬以來超額收益亮眼,創業板綜創下新高。更值得重視,近期低價股行情表現正在加速。尤其是近兩個交易日,低價股異常活躍。在窄幅震蕩格局之下,伴隨制度紅利奠定波動率基礎,“在寬松中消滅低價股”,本質是低估值補漲思路。結合低價股和全部A股的估值盈利分布看,低價股核心集中在低PB,ROE并非核心。這其中隱含兩條可能思路:第一,流動性寬松背景下,低估值補漲,因此PB低更關鍵。第二,經濟快速修復預期下(并不是緩步修復預期),“好會更好”、“差的也會好”,從而淡化“大小之別”,使得ROE變得不重要。后者,是帶來“大小風格之辯”的關鍵。綜合而言,小市值風格當前仍頭懸利劍,中美等風險預期落地是必要前提。未來2周可能為中美風險事件的高峰,這使得市場風險偏好短期難以回升。
網信證券稱,技術上,三大股指昨日放量下跌,集體跌破60日均線支撐。今日兩市股指或小幅反彈,盤中關注滬指60日均線壓力,若權重板塊積極護盤,股指或收復60日均線,否則,謹防股指持續弱勢調整。操作上,以謹慎觀望為主,回避結構性調整風險,合理調控倉位,把握優質龍頭個股低吸機會。
財信證券認為,不必過度悲觀,市場中長期向好概率更大。昨日市場大幅調整有多重因素刺激共振,當前貨幣政策雖然彈性減弱,但并沒有完全退出寬松,流動性依然充足,經濟同步指標持續好轉,企業盈利拐點將至,A 股中長期向好的格局并未改變。技術面來看,目前處于7月以來月線級別的調整,季度均線的向上趨勢并未改變,向下支撐位在3100-3150點附近。中長期堅定看好科技成長板塊,關注可選消費的估值修復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