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格局已定 數字音樂的下一個機會點在哪里?
核 心 要 點
-
與C端市場一樣,數字音樂的B端市場也是伴隨整個行業正版化的推進而逐漸成熟的。
-
B端音樂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這是一個專業度極高的工作,要成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專業性、強大的資源儲備是必備條件。
-
TME沉淀下的與上游內容制作方的緊密聯系、對各方訴求的精準理解、對復雜利益格局下的合理分配,是卓樂云開拓B端市場的寶貴財富。
五年前,一則最嚴版權令的出臺,終結了數字音樂盜版橫行、商業模式遲遲無法建立的“黑暗時代”。
得益于行業正版化的推動,國內數字音樂產業發展日趨向好,聯動推進了整個音樂產業新秩序的構建。不過,行業過去幾年的進步主要集中于C端,也就是普通用戶通過各類APP獲取音樂服務的市場,而另一個規模同樣可觀的音樂市場則相對被忽視了——數字音樂的B端市場。
當前,數字音樂的B端市場尚處起步階段,市場空間廣闊,因此,其也成為了主要音樂平臺瞄準的全新發力方向。
9月14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 TME,以下簡稱“TME”)旗下B端音樂整合服務平臺愛聽卓樂,正式發布全新子品牌卓樂云(cloud.ultimatemusic.cn)。
根據介紹,卓樂云是愛聽卓樂打造的云端數字化音樂整合服務品牌,面向B端企業,提供音樂授權、內容運維、音樂宣發、流量變現、版權監測等服務。
在數字音樂C端格局基本穩定,而B端還是一片藍海的背景下,卓樂云的發布,體現了TME通過愛聽卓樂發力B端的意圖。在大眾相對陌生的B端市場,卓樂云撬動機遇的鑰匙是什么?這個市場的想象空間究竟有多大?
快速成長的“用音樂”市場
與C端市場一樣,數字音樂的B端市場也是伴隨整個行業正版化的推進而逐漸成熟的。
2014年,在數字音樂C端市場都尚未走出明確道路的時候,曾在諾基亞大中國區擔任音樂服務總監的潘才俊,看到了B端市場蘊藏的機會,成立了面向B端的音樂版權整合服務平臺愛聽卓樂。2017年,愛聽卓樂正式加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由此成為TME發力To B市場的一大抓手。
彼時,得益于C端市場快速發展的示范效應,B端市場開始被人重視。就在愛聽卓樂加入TME的同年,國內多家瞄準數字音樂B端市場的公司陸續成立。
玩家扎堆涌入與B端市場的潛力密不可分。
首先,市場空間巨大,而行業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
《2019年中國數字音樂商用版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音樂版權市場規模在近幾年持續增長,2018 年達到188.3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321億規模。
而新一代消費人群還在加速這個市場的成長速度,TME首席戰略官、愛聽卓樂業務線負責人葉卓東(Tony Yip)表示,“近兩年,Z世代逐漸成為互聯網的主力軍,我們看到國內C端用戶在音娛方面的需求,正呈多樣化趨勢加速發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企業及產品,希望通過借助更優質的音樂內容,滿足C端用戶的多樣化需求,這即構建出一個非常廣闊的‘用音樂’市場。”
另外,從B端市場自身來看,其也存在特殊性。
從大的顆粒度來看,B端市場的鏈條與C端并不存在本質區別:音樂平臺或服務商,通過整合上游版權資源,建立曲庫,進而向下游用戶出售相應的音樂作品,只是目標客戶存在個人和企業之分。
但仔細拆解便不難發現,B端市場存在諸多差異點。
首先在上游的版權整合端,音樂著作權可以被分為詞著作權、曲著作權、表演者權、錄音錄像制作權等多重權利,而B端客戶獲得音樂作品的目的很多是為了商用,因此在版權厘定和授權上與C端業務相比會更加復雜。
同時在下游的需求端,B端市場這個籠統的稱呼實際囊括了公播、終端內嵌、廣告及影視制作、短視頻制作等多重層次,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各異的需求,例如終端內嵌對曲庫的要求會更為全面,而公播、廣告及影視制作等需求會更有針對性。
上游版權與下游需求的復雜共同造就了更為復雜的結算系統、運營體系,而要處理好這些問題,只有專業的團隊與產品解決方案才能夠勝任。
足夠大的市場與足夠高的門檻吸引了嗅覺敏銳的玩家入場,作為最早耕耘這一領地的公司,通過整合B端版權,提供多樣音樂服務模式的愛聽卓樂,確實能夠解決市場痛點。
與C端模式相比,平臺要打開B端市場,需要作出更全面、細致的能力儲備,這也是愛聽卓樂為何在此次推出卓樂云的重要原因。
此前,愛聽卓樂針對不同細分市場推出了相應的品牌,例如針對車載市場曾推出愛聽車樂云。隨著B端市場迅速發展,分散的品牌不利于在市場建立統一的認知,無形中增加了溝通成本。同時在內部,這也不利于進行能力項的整合和拓展。
因此,此次新推出的愛聽卓樂云的最大意義,在于將不同的細分方案統一到一個品牌之下,在前端降低溝通成本,在后端推動系統進行更全面的整合,進而提供更快捷全面的服務。
品牌層面的動作往往是更深層戰略的外顯,那么,透過此次新發布的卓樂云,愛聽卓樂乃至TME對數字音樂B端市場規劃如何,更為值得探究。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卓樂云
如前所述,得益于國內數字音樂正版化進程的推進,音樂版權市場愈加規范,B端市場也在快速成長。
從具體需求來看,數字音樂的B端所涉甚廣,主要涉及內容制作、廣告營銷、智能硬件、線下實體四大類,應用場景覆蓋了線上線下。無論公播,還是IoT 智能硬件、汽車、手機等 B 端企業,對此都有需求。
不過,要吃到蛋糕并非易事。
B端音樂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這是一個專業度極高的工作,要成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專業性、強大的資源儲備是必備條件。
作為國內瞄準數字音樂B端市場最早的企業,成立于2014年的愛聽卓樂是可以觀摩行業打法的一個窗口。
從大的環境來看,服務云化是行業趨勢。根據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云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發布的《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云”成產業數字化必選項。
除政務、金融、工業、醫療等傳統行業正在加速上云外,還有許多顆粒度更細的垂直行業潛藏著亟待開發的紅利,音樂產業是其中之一。愛聽卓樂在此次發布的,云端音樂整合服務品牌“卓樂云”,便是云時代的產物之一,更是標志著音樂產業數字化的提速。
在實操層面,結合此次新推出的卓樂云可以看出,經歷六年的摸索后,愛聽卓樂已經沉淀下了更為成熟的方法論。
據介紹,卓樂云的主要產品有:音樂開放平臺、IoT音樂生態平臺、車載音樂生態平臺、原創視頻助力平臺、音樂內容宣發平臺和流量增值變現平臺。提供的解決方案則包括音樂授權、內容運維、音樂宣發、流量變現、版權監測等。從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設計可以看出,卓樂云對B端市場的痛點進行了系統梳理,并按照市場需求的重點方向整合了完整的服務體系。
得以構建多層次、完整的產品和服務體系,離不開卓樂云在專業性和資源側的積累。
經過六年耕耘,愛聽卓樂已經是當下國內數字音樂B端市場中非常重要的參與者,據了解,華為、VIVO、OPPO、小米等手機品牌;吉利、長城、尼桑、小鵬等汽車廠商;B612、陌陌、美圖秀秀、拼多多、VUE以及大眾點評等主流APP都是愛聽卓樂的用戶。
愛聽卓樂部分合作伙伴
用戶的選擇一定程度上已經證明了卓樂云的專業度。而在資源側,背靠TME的卓樂云優勢不言而喻。據了解,當前愛聽卓樂的曲庫規模在千萬量級,除了有豐富的資源儲備,TME在長期推動數字音樂正版化的過程中所沉淀下的,與上游內容制作方的緊密聯系、對各方訴求的精準理解、對復雜利益格局下的合理分配,都是卓樂云開拓B端市場的寶貴財富。
卓樂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其所擁有的諸多能力,是許多其他玩家沒有或者很難建立的。
基于這些能力,卓樂云在商業上的潛力被進一步打開,從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看出,卓樂云瞄準的絕不是簡單的版權生意,其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為B端建立良好的版權生態基礎上,提供更多衍生服務,進而擴展商業空間和想象力,例如,基于B端的流量和場景,為上游提供更豐富的音樂宣發業務;針對B端客戶需要,提供專業的內容運營支持等。
可以說,版權與服務只是卓樂云模式運轉的基礎和第一步,在后端,其還有更多工作要做,也意味著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在此次發布新品牌的同時,愛聽卓樂還宣布2020年下半年將以IoT智能硬件為重要戰略方向。從行業整體發展來看,隨著5G、芯片等技術條件愈發普及,IoT已經成為業界普遍認可的下一代平臺,愛聽卓樂瞄準IoT智能硬件,實際是在押注下一代的長期機遇。
回歸TME本身,隨著C端格局逐漸穩固,如何尋找新增長點也成為其思考的核心議題。今年以來,TME在業務布局上動作頗多,無論是加碼長音頻,還是推出live業務,本質上都是圍繞音樂產業進行布局,以挖掘更大的市場空間。
而愛聽卓樂可以進一步發揮TME在行業內的優勢,幫助集團拓展多元市場收入。此次卓樂云品牌的發布已經展露了TME加碼B端市場的信號。
可以預見,面對這一藍海市場,有著先發優勢和強大資源儲備的卓樂云,將為行業帶來更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