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和大眾點評是同一家嗎?美團點評是什么公司?(2)
在合并之后的第二次調整中,隨著美團確立 “ 三架馬車 ” 的事業構架,大眾點評被進一步打散,和到店綜合事業群一起,劃入綜合事業群;在 2017 年 12 月的架構調整中,點評平臺又和到店餐飲、智能支付等一起,被納入 “ 新到店事業群 ”;在 2018 年底的調整里,點評平臺所在的到店事業群成為最大的現金流部門,同時,點評 APP 作為美團點評的兩大用戶平臺之一,由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統領。
伴隨著密集變動,上述三位原大眾點評核心管理者都已離開美團。在 2017 年 1 月的組織架構調整中,呂廣渝退休,他的職位由張川接任;陳燁于同年 5 月離職,廣告平臺同樣由張川接任;羅道鋒于 2019 年離職,其職責由王慧文兼任。
比組織架構的 “ 瓦解 ” 更深層次的,是數據和內容的消化打通。2018 年 9 月在港上市前后,美團就仿照著精神層面的偶像——亞馬遜,在內部推行 “ 車同軌、書同文 ” 的大一統,嘗試打通各個業務之間的數據。
據 36 氪報道,美團打通數據的業務主要涉及到了美團全平臺、大眾點評以及摩拜單車,而美團平臺則包含了外賣、酒旅和到店等核心業務,以縮短流程,促進多個業務線的協同效率。
打通之后,美團、大眾點評、摩拜平臺各個賬號和背后的大數據統一起來,用戶畫像更加清晰,廣告推送也越發精準,當然,商業價值也越大。
在具體的業務上,大眾點評一方面不斷弱化工具屬性,增強社區屬性——而這正是美團一直求而不得的。莊帥介紹,“ 一家餐廳好不好吃,什么菜好吃,美團從 2017 年就想并到自己的體系來 ”,但美團 App 作為高頻的工具和內容天然有沖突,工具是用完就走,越快越好,內容平臺則是使用時長越久越有利。餓了么 CEO 王磊曾向品玩透露,打開餓了么 App 的時間越長,下單轉化率越低。基于此,大眾點評擁有的 UGC(用戶生產內容)內容,承擔著提升社區活躍度和粘性的重任。
另一方面,當互聯網公司們去線下挖掘流量時,點評作為對接線下商家們的平臺可謂是手握富礦,極具變現價值。
如果你經常去購物中心吃飯,可能對排隊叫號應用 “ 美味不用等 ” 并不陌生。莊帥介紹,早年美團也曾和美味不用等接洽過投資事宜,但這樁投資被同在上海的大眾點評拿下。2015 年 10 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美味不用等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美團的懷抱。
線上排隊叫號應用的價值在于,食客不用一直在餐廳門口等位,可以騰出時間逛商場,貢獻更多營收。因此美味不用等廣受購物中心歡迎,積累了很多購物中心和熱門餐廳資源。目前美味不用等的運營仍由大眾點評負責。
此外,大眾點評的搜索入口參照百度的競價排名,在結果中安插廣告變現。大眾點評的餐廳等供應鏈資源同步用上了美團的平臺,也就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