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藥機是做什么的?解讀千山藥機公司暴跌退市原因
千山藥機股票已自2019年5月13日起暫停上市,2020年7月14日,千山藥機收到深交所關于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
千山藥機成立于1998年,憑借著對玻璃瓶大輸液洗瓶的改革創新,克服傳統毛刷洗瓶速度慢、易掉毛、易碎瓶等缺點,迅速占領市場。后涉及制藥機械及其他包裝機械等智能裝備、醫療器械、醫藥包材產品以及圍繞慢病精準管理開展的一系列醫療服務。
2011年,千山藥機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發行價29.3元,總市值約4.98億元。
上市的第二年,劉祥華帶著“千億市值大健康公司”的夢想持續擴張,對于基因檢測”、“智能可穿戴”、“大健康”等風口概念均有插手,大肆炒作了一把。
特別是2014年,千山藥機轉戰基因領域,花重金收購基因測序公司宏灝基因,這一年宏灝基因實現營收2313.84萬元,凈利潤1637.96萬元,為千山藥機貢獻了約12%的利潤收入,隨后兩年,宏灝基因皆實現營收增長。
在2014年和2015年,千山藥機在大牛市中被爆炒,股價一度高達76.29元/股(前復權),市值也曾逼近300億元。
然而,自2018年1月份起,千山藥機陷入業績巨虧、連環訴訟、賬戶凍結、立案調查、質押爆倉的泥潭。2018到2019年在深交所發布的公告中,千山藥機一片慘淡,盡是風險提示公告,在停牌的邊緣不斷試探。
早在2018年10月8日,千山藥機就曾面臨停牌,不過一天之后即復牌。但2019年5月13號的又一次停牌,千山藥機面臨的結局可不再是復牌,而是強制退市,并將無法重新上市。據了解,創業板不接受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的申請,這意味著千山藥機在被強制退市后,將無法重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