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又不賣美國了,史上最大半導體并購,華為又懸了?
核心要聞:
字節跳動放棄出售TikTok美國業務給任何一名潛在買家,選甲骨文作為伙伴,方案不涉及出售和技術轉讓!消息一出,甲骨文股價大漲。最終解決方案的截止日期是9月20日,目前兩個程序正在進行,一個是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UIS)對TikTok的審查,另一個是基于總統行政令的國家安全審查。
----------
今夜,又要見證歷史了,字節跳動最終放棄出售TikTok美國業務給任何一名潛在買家,9月14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接受CNBC采訪時稱字節跳動選甲骨文作為伙伴,方案不涉及出售和技術轉讓!
消息一出,甲骨文股價大漲。
另外,英偉達宣布從軟銀(Softbank)手中購買英國手機芯片設計廠商ARM的要約。40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將使這起交易鎖定在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交易的位置上。但擔憂的是,英偉達收購ARM,或使華為等中國企業的現狀雪上加霜。
美財長談TikTok解決方案:不涉及出售和技術轉讓
當地時間9月14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接受CNBC采訪時稱,周末接到提案,甲骨文作為TikTok可信賴的數據安全合規合作伙伴,代表解決美國國家安全問題。
姆努欽稱,TikTok最終解決方案的截止日期是9月20日,目前兩個程序正在進行,一個是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UIS)對TikTok的審查,另一個是基于總統行政令的國家安全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姆努欽談到的解決方案,是甲骨文作為數據合規伙伴,類似蘋果在中國由云上貴州進行數據合規的方案,并不涉及之前特朗普提到的要求TikTok出售,也不涉及TikTok的核心技術轉讓。
TikTok美國用戶數據的存儲、運營以及合規,交給甲骨文作為數據安全合作伙伴負責,以解決美國政府對于用戶數據安全的顧慮。相關技術方案不涉及知識產權許可或核心技術的轉移,核心算法技術會牢牢掌握在字節跳動手中。
該合作模式也是跨國企業進行本地化運營中采用的通行做法。例如,蘋果公司的iCloud在中國的數據主要托管給中國云服務企業云上貴州存儲和運營;微軟在2016年于北京成立了技術透明中心,中國技術專家可以審查微軟的產品源代碼,檢測其產品安全性。
此外,姆努欽還在CNBC上確認,甲骨文公司已提議成為TikTok受信任的技術伙伴。“這會創造一個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并帶來20000個新崗位。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將會在本周審查這份提議,并推薦給特朗普。”
姆努欽透露稱:“我們對微軟和甲骨文都很有信心,但他們(字節跳動)選擇了甲骨文。”他還稱,將和TikTok的技術團隊將一起審查交易,代表解決美國手機數據的安全。
特朗普8月3日發出赤裸裸的威脅,稱在9月15日前TikTok必須要賣給美國公司,否則將關門大吉。除此之外,特朗普還提出,TikTok的這筆交易應上交相當大一筆“傭金”給美國國庫,“因為是我們讓這筆交易成為可能”。
8月28日,中國商務部和科技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專家點名這可能涉及TikTok技術。30日,美國彭博社也隨之跟進解讀,知情人士透露,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美國業務需獲得中國政府的批準。考慮到中國政府的審批需要一定時間,出售TikTok的交易可能會被推遲至11月美國大選之后。
當地時間9月13日,美國微軟公司在官方博客上發表聲明稱,字節跳動已表示,不會把TikTok美國業務賣給微軟。消息出來后不久,《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甲骨文擊敗微軟,贏得了對TikTok美國業務的競購。該消息人士表示,甲骨文將被宣布成為TikTok在美國的“信任技術合作伙伴”,但交易可能不會以直接出售的方式進行。
9月14日,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9月14日援引消息人士的稱,中國科技公司字節跳動既不會將TikTok美國業務出售給微軟公司,也不會將該業務會出售給甲骨文公司。消息人士同時表示,字節跳動不會向任何美國買家提供該視頻平臺的源代碼。
受上述消息提振,甲骨文股價一度暴漲近8%,市值一度增加138億美元,相當于1000億人民幣。
甲骨文是老牌硅谷科技公司。1977年,拉里·埃里森等三位工程師創辦軟件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在加州圣克拉拉擁有了第一間只有84平米的辦公室。1982年,公司名稱更改為甲骨文(Oracle)。1986年,甲骨文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代碼為ORCL。CNBC的報道指出,甲骨文與美國政府聯系密切。
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對華為有何影響?
芯片界還有一則大消息值得大家關注。
美國芯片制造商英偉達(NVDA)宣布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旗下半導體IP提供商Arm。,這是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
從英偉達、軟銀集團以及Arm董事會披露的交易條款看,英偉達將向軟銀集團支付總計215億美元的英偉達普通股及120億美元現金,其中20億美元應在協議簽署時支付。此外,在Arm達到特定財務績效目標的前提下,軟銀集團可能會根據收益結構獲得最多50億美元的現金或普通股。
ARM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架構供應商,總部位于英國劍橋,在全球擁有6000名員工,其中有3000名員工在英國,全球芯片客戶近500家。
ARM以手機芯片中使用的體系結構的設計聞名,目前全球數百萬種電子設備都使用ARM的芯片架構,包括大多數安卓手機和蘋果iPhone手機中使用的高通芯片。蘋果還計劃將其Mac計算機從英特爾芯片轉變為基于ARM的設計。迄今為止,ARM被許可方已出貨超過1800億個芯片。
2016年,軟銀曾以240億英鎊的價格收購ARM,但ARM保持獨立運營。今年8月,軟銀CEO孫正義證實,軟銀正在考慮將ARM出售或上市。
英偉達是一家以設計和銷售圖形處理器(GPU)為主的美國半導體巨頭,其GPU芯片被廣泛用于支持圖形和人工智能應用,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受益于疫情封鎖期間電子游戲行業的蓬勃發展,英偉達發布的最新季度財報表現亮眼。本周英偉達用于PC端的新型GPU也將上市,該公司在財報中預計第三季度收入將增長約46%。
英偉達承諾,在收購后,仍將保持ARM的開放許可模式和客戶中立性。此前業內擔心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們可能因這起收購而放棄使用ARM架構芯片。這項收購預計將于18個月內完成,ARM將繼續把總部留在劍橋。
目前,英偉達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視、IoT等領域幾乎沒有市場份額,收購ARM無疑將填補其在這部分的空白。而且,近年在移動設備之外,ARM重金投向了汽車、數據中心和物聯網設備,這些都與英偉達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英偉達收購ARM,或使華為等中國企業的現狀雪上加霜。據虎嗅報道,華為海思等中國企業已經獲得了ARM v8的永久授權,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架構體系之下,國內半導體設計廠商的后續規劃工作并不會被打亂。當ARM被英偉達收購成為美國公司,未來的授權就更加困難,甚至設計能力也都要被鎖死,畢竟海思等企業使用的都是ARM公版架構。而假若得不到及時授權,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都將面臨產品迭代進度趨緩、競爭力落后的難題。
興業證券則指出,若此次交易成功,不僅僅是華為,被列入到“實體清單”中的所有中國科技企業都可能將遭受芯片斷供問題。這就意味著,不少中國芯片設計公司不得不尋找ARM的替代品,而這也會對ARM的業務構成影響。
根據ARM中國此前發布的聲明顯示,2019年合資公司營收年增長近50%,占ARM全球IP業務的27%和營收增長的100%。此外,ARM在華的唯一一家合資公司安謀中國,正處在換帥的風波中,尚無定論。
根據各國壟斷法規定,只要收購的企業在該國有業務,就需要得到當地反壟斷部門的批準。英偉達和ARM的產品是面向全球銷售的,合并以后的公司推出的產品有潛在的價格壟斷,可能損害當地買家的利益,所以此項收購案還需要得到中國、美國、歐盟和英國等國的反壟斷部門批準。此前,高通宣布以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但被中國一票否決。此次英偉達收購ARM,也將面對同樣的壓力。
這項高達400億美元的交易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對于這次半導體行業規模最大的收購,ARM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澤(Hermann Hasuer)卻非常不看好。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4日報道,豪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認為這次的收購就是“一場災難”,ARM的商業模式可能會被“摧毀”。
豪澤認為,由于在獲得ARM芯片設計授權的約500家公司中,有好幾家都是英偉達的直接競爭對手,英偉達可能會“摧毀”ARM“中立”的商業模式,造成“行業壟斷”。同時如果英偉達選擇將ARM總部搬到美國,那么英國還將有數千名員工失去工作。
此外豪澤還擔憂,ARM被美國公司收購可能會導致英國喪失“經濟主權”:“如果ARM成為一家美國公司,就必須遵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規定。在那些使用ARM芯片的英國公司想要把產品出口到各國,包括中國這個主要市場時,決定權將掌握在白宮而非英國人手里……我覺得這太可怕了。”
“我認為這無論對劍橋(ARM總部所在地)、英國還是歐洲來說,都是一場災難。”豪澤說,“這是最后一家在全世界獲得營收的歐洲公司,現在被賣給了美國人。”
受消息影響,英偉達的股價沖高回落,盤中一度漲近10%,市值增加280億美元,相當于近200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