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中茅臺"機構狂拋15億!板塊跌去1400億
核心要聞:
有“豬中茅臺”之稱的牧原股份大宗交易成交15.47億元,成交價70.85元/股,是國內生豬養殖龍頭,自繁自養厚積薄發,也是一只機構抱團重倉股。半年報數據顯示,共有661只基金持有牧原股份,累計持有1.34億股。
----------
連牧原股份都不扛了!
9月16日,有“豬中茅臺”之稱的牧原股份大宗交易成交15.47億元,成交價70.85元/股,較當日收盤價折價約6%。具體來看,賣方均為席機構席位;買方方面,中國銀河證券合肥金城營業部買入14.97億元,也有機構席位接盤,但買入量極少,僅為4999.24萬元。
僅僅是一個月之前,第一上海證券發布研報稱,牧原股份是國內生豬養殖龍頭,自繁自養厚積薄發,目標價150元。然后,截至最新收盤,該股已經跌到75.45元,且最低價已經跌到72.79元,離目標價已是腰斬。
當然,也可以說,還有一倍的空間。只是,在牧原股份股價見頂之后的近兩個月時間里,整個板塊市值已經蒸發1400億,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在此期間的跌幅都超過或接近兩成,另一個龍頭新希望近期股價也連續殺跌,從高點下來已經接近30%。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也是一只機構抱團重倉股。半年報數據顯示,共有661只基金持有牧原股份,累計持有1.34億股,占比3.58%。
問題來了,超級豬周期要結束了?
又一藍籌來跳水
在長春高新之后,又來了一跳水的藍籌股。
9月16日早盤,牧原股份上演了一波暴跌行情,股價早盤大幅走弱,盤中跌超7%以上,市值蒸發超220億,超10億主力資金流出。雖然下午跌幅有所收窄,全天仍下跌超過4%。
其實,早在此前幾個交易日,牧原股份就已經出現了明顯下行趨勢。數據顯示,從7月15日,牧原股份股價已經從新高99.01元一路下跌,區間跌幅超23%,市值蒸發超830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牧原股份殺跌呢?盤中其實也無利空消息出現。直到盤后,突然轉出不利消息,有機構以6%的折價甩賣牧原股份15億元。
從其股東名冊來看,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并無機構席位持有牧原股份,但從主力追蹤來看,截至二季度末,機構累計持有該股超過10億股,比上一期多了六億股,持股比例超過44%。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牧原股份也是機構抱團的股票。
在牧原股份帶動下,豬肉板塊中溫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集體走軟。豬產業指數周三殺跌1.38%。該指數從9月2日的1813點跌至最新的1506點附近,短期跌幅可謂是相當大。而據WIDN數據顯示,豬產業整個板塊市值最近兩個月已經蒸發1400億元。
券商此前看到150元
其實,在此之前,一直有不少機構看好牧原股份。一個月之前,第一上海證券發布研報稱,牧原股份能到150元。
第一上海認為,牧原股份是國內生豬養殖龍頭企業,專注主營業務20余年。公司主營業務為生豬的養殖與銷售,主要產品為商品豬、仔豬、種豬,是中國最大的自育自繁、工業化、一體化生產的生豬養殖企業,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屠宰加工等環節于一體,長期專注于生豬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布局。
自繁自養模式下的規模化生豬養殖。牧原股份所選擇的自繁自養模式本質上是以初期的重投入為代價消除了來自豬價周期以及自身高速擴張時來自農戶端的諸多外部不穩定因素的制約。公司早期因資產重、體量小,因此滾雪球的速度相對較慢,但上市后尤其是16年至今生豬養殖行業經歷的由環保政策疊加非洲豬瘟所帶來的產能去化而發展出的超級豬周期,使得行業供給側大幅出清,從而騰出了巨大的利潤、政策以及對自繁自養模式來說最為重要的融資空間,最終導致公司進入了爆發式增長階段。
他們認為,牧原股份獨特的輪回二元育種體系將帶來長期持續的領先優勢。在2019年年報中首次披露其獨特的輪回二元育種體系,為了改善種群 擴張繁殖瓶頸,自2002年起開始逐步進行二元育種,經過長期選育后,公司的二元商品代兼顧肉用及種用,可以直接留種作為種豬使用,由于沒有杜洛克基因參與,繁殖效率無任何影響。該體系使得 公司能夠通過產能的擴張及收縮,并配合銷售節奏的把握對豬價的 變動快速做出響應,實現利潤最大化。
第一上海表示,牧原股份的目標價為150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預計公司 2020-2022 年的收入分別為 526.6 億元、1073.0 億元和 1394.9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 315.6 億元、636.4 億元和 767.2 億元。
其實,就在9月13日晚,牧原股份還披露了一份公開發行可轉債預案,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00億元,投資于23個生豬養殖項目,4個生豬屠宰項目,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這意味著,公司對于產業的前景還是相當看好。然而,超級豬周期終結論也甚囂塵上。
超級周期終結?
唐人神董事長曾發表“豬價跌到四、五塊”的言論。隨著近期豬肉價格增速迅速下滑,市場還掀起了“豬價拐點論”討論。那么,超級豬周期是否面臨終結?
有老牌農業研究員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今年豬肉走下行通道應該已經是確定性相當高的了。數據顯示,截止到9月12日,豬價持續全面下跌。跌勢進一步擴大,外三元平均價格已經跌破了36元關口,來到了35.99元/公斤,根據屠宰企業公布的報價情況來看,全國生豬價格一片飄綠。
高基數、低新增使得豬價對CPI同比的貢獻較上月少0.9個百分點。據農業農村部,7月全國生豬存欄連續第6 個月環比增長,同比轉正至13%,也是繼6月能繁母豬存欄同比轉正后,產能恢復的又一個標志。8月CPI豬價環比增長1.2%,弱于五年同期均值6.2%,加之去年基數上升快,同比由85.7%放緩至52.6%。中金公司認為,隨著存欄的上升,生豬價格前期因拋欄過快而導致的快速上漲或難持續,豬周期或接近拐點。
豬價究竟會跌到什么地步呢?新希望新任總裁張明貴在9月7日的分析師會議上表示,豬價一旦跌破20元,甚至再略低一點,就會跌破大部分的養殖成本線。屆時,擴產的企業和養殖戶大部分都會選擇觀望或者是出清,不可能持續下跌到4元到5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