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合作創新驅動半導體產業發展
核心要聞:
創新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創新卻萬萬不能,在集成電路各個產業領域,包括晶圓代工、存儲器等,只有少數頂尖公司可以存活,持續盈利,這些公司成功的共同要素都離不開創新。
----------
9月16日舉行的2020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集成電路專題會上,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中國區總裁居龍發表題為《半導體產業新形勢,新機遇,全球合作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演講,和與會者分享了對行業未來發展的見解。
居龍認為,創新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創新卻萬萬不能,而創新對于高科技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過去數十年產業發展競爭結果,在集成電路各個產業領域,包括晶圓代工、存儲器等,只有少數頂尖公司可以存活,持續盈利,這些公司成功的共同要素都離不開創新,都有多年長期投入研發,持續技術及產品的創新,甚至包括商務模式的創新。
“國內半導體產業近年來除了投資熱起來之外,企業也開始更重視創新研發,這是一個好現象,投入做研發需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準備,中芯國際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產業要良性發展,離不開人才、制度、技術和資金這四個因素支撐。”他談到。
居龍表示,在推動行業創新過程中,繼續堅持強化國際合作必不可少。8月份國務院曾印發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制定出臺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人才、國際合作等八個方面政策措施,在國際合作方面,涵蓋了深化集成電路產業全球合作,支持國內企業在境內外與國際企業開展合作,深度參與國際市場分工協作和國際標準制定等。
談及當前面臨的嚴峻國際局勢以及新冠疫情阻隔,居龍認為,在政府與政府間溝通管道不十分順暢的情況下,協會之間的交流、產業之間的交流、人民之間的交流不可中斷。
“‘脫鉤’對于半導體產業是一個開倒車的現象。在新形勢下,一些非市場、非經濟和非技術的因素影響了行業發展,但是我們仍應堅持開放,結合全球合作來推動創新,SEMI也會繼續積極推動整個行業間的溝通交流。在國際合作方面,目前國內與美國相關合作可能比較困難,但像歐洲、日本、韓國等還是有合作機會。”居龍說。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對于美國對華為采取的“芯片斷供”禁令,SEMI的態度亦十分明確。該協會曾于8月24日發表聲明,強調美國商務部8月17日發布的新禁令,除了影響全球供應鏈,自由市場機制,損害全球包括美國公司的客戶基礎,因此請求美國商務部將禁令延長120天執行。
SEMI認為,美國商務部擴大限制,可能導致更多損失,除了侵蝕美國產品的既有客戶基礎,也加劇企業對美國技術供應的不信任,更促使其他國家企業努力取代美國技術,屆時恐使美企收入減少,影響投入研發資源,削弱美國創新力,進而損害國家安全。
在本次專題會上,居龍還提出,國內企業在做產品和技術開發的同時,也要派一些專家投入標準的制定,這很關鍵;企業參與標準制定,對未來技術走向、產品開發才會有更多話語權。在8月份發布的上述“若干政策”中,亦不僅強調要對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建設創新平臺等,也提出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快相關標準的制定;對此,SEMI也希望在此領域做出貢獻,發揮行業協會和標準化機構的作用,協助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加快并深化參與制定集成電路相關標準。
據介紹,SEMI成立50年以來,一直致力于國際標準的制定。SEMI在全球有來自2000多家公司投身于SEMI國際產業技術標準活動,目前已制定了1010項、16大類的標準及安全相關準則,并廣為全球IDM廠、晶圓廠、封裝測試廠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