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主力建倉?如何通過成交量識別主力建倉
如何識別主力建倉?
(一)橫盤建倉
股價在經過漫長的下跌后,主力開始入駐建倉,使得股價逐漸止跌企穩,形成橫向盤整格局。由于主力在這一區域調動資金進行收集,強大的買盤使股價表現得十分抗跌,圖形上形成一個明顯的平臺或箱形底的形態,股價方向不夠明確。這種方式往往時間較長,一兩個月、半年甚至更長,其間股價起伏極度疲軟,又沒有明顯的放量過程。但是,如果單純橫盤的話,將使市場中的拋盤迅速減少,不久就會出現沒人拋售的現象,這時只能采用震蕩的手法,逐出部分意志不堅定的投資者,成交量會略有活躍跡象,但由于沒有大陽線、大陰線,不容易引起短線投資者的注意,使主力在橫盤中吸貨的意圖得到極好的隱蔽。在低位長期橫盤的股票一旦啟動,其漲幅往往十分驚人,“橫有多長,豎有多高”說的就是這種形態。對于中長期投資者而言,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這類股票的價量的主要特征如下:
(1)股價處于相對低位。所謂低位就是說這只股票已經經過了長期的下跌,跌到了前期高點的50%以下,有時候甚至跌到原價位的30%左右。在下跌的初期,曾經放量,但在低位開始橫盤之后,成交量較為清淡,一副沒人管的樣子。
(2)盤整時間相對較長。一般橫盤時間要在3個月以上,有的股票則長達半年,甚至更長。因為橫盤的時間越長,割肉盤就越多。散戶中很少有人能看著手上持有的股票連續長時間紋絲不動而無動于衷的,因為大盤在此期間肯定是來回好幾次了。通常,大家都會割肉去追隨強勢股,以期獲取短線利潤,主力則恰恰希望這種情況出現,悄悄地接納廉價籌碼。
(3)整理期間相對無量。主力橫盤吸貨時基本沒有明顯的放量過程,如果在某一時段主力吸籌過快,就很容易導致股價上升較快。而且,成交量的放大,容易引起其他投資者的關注。主力在沒有完成吸籌任務之前,并不希望其他投資者看好這只股票。所以,總是少量的一點一點地吃進,盡量避開其他投資者的關注。當然,偶爾會出現脈沖放量的情況,就是隔一段時間,出現一兩根小幅放量的中陽線。但事后股價不漲反跌,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過幾天其他投資者自然又將它忘記了。
(4)震蕩幅度相對較窄。橫盤并非一成不變,紋絲不動。通常來講,橫盤總是發生在一個較小的箱體中,這個箱體上下幅度不大,一般在20%以內。但上下的差價,也是很長時間才能見到,短期內根本無利可圖,不會吸引短線跟風盤。在大部分的時間里,上下差不過10%,誰也沒興趣去做。主力連續吸籌一段時間后,股價上升了一點,為了降低成本,一般會在三五天時間內,把股價打回原處,然后重新再來。不過,有的主力很狡猾,做出的箱體十分不規則,震蕩的周期來回變,震幅也不固定,有時根本觸不到箱體的上下沿。這時候,我們只要把握“總的箱體未被破壞”就可,中間有許多的細節不去管也罷,免得受捉弄。
(二)緩升式建倉
緩升式建倉,也叫推高式建倉或邊拉邊吸式建倉。主力采用這種方式,多是由于股價已被市場慢慢推高脫離底部,市場前景看好,投資者出現惜售,只能逐步推高進行收集。在圖表上會出現階段性特征,即進二退一或進三退一,先拉出兩三根小陽線,再拉出一根小陰線。由于主力無法在相對底部吸到足夠的籌碼,因而成本較高,風險也相對較大。因此主力在選股時必須配合豐富的市場題材,否則得不到市場的認同,根本沒有獲利派發的空間。采用此方式建倉的前提,通常是在大勢中短期已見底,并開始出現轉跌為升的跡象時進場,成交量緩慢溫和放大。
主力意圖是通過股價的緩慢上漲,達到邊建倉、邊洗盤、邊換手的目的,逐步抬高底部,為日后拉升奠定基礎。
散戶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買陰不買陽,即在股價下跌收陰線時買進,不在沖高陽線時介入。同時以中、長線操作為主,待放巨量時分批出局。
(三)緩跌建倉
緩跌式建倉也叫邊壓邊吸式建倉,與緩升式建倉相反。這種手法大多出現在冷門股或長期下跌的股票里,主力在吸貨時常以緩跌的方式完成,因為這類股票已基本為市場所遺忘。在走勢上陰氣沉沉,黏黏糊糊呈小陰小陽下行,疲弱態勢終日可見。通常,緩跌很少出現跳空走勢,股價總體下跌速度緩慢,單日跌幅也不大,但下跌周期很長,很難判斷股價在什么時間可以真正見底。其間震蕩幅度不大,成交量萎縮,開盤以平開為多,有時主力為了做盤的需要,故意以低開高走的方法,制造出實體很大的假陽K線,但當日股價仍在下跌,而且可能連續以這種方式下跌。投資者多持悲觀態度,對后市的漲升不抱太多的希望,認為每次盤中上沖都是解套或出逃的最佳時機,早一天出售就少一分損失,于是紛紛沽售股票,這樣主力就可以吃進大量而便宜的籌碼。
其價量方面的主要特征如下:
(1)整個緩跌期間的成交量總體水平是萎縮的,緩跌途中遇反彈成交量可能略有放大但不會很充分,也不能持續,而單日突發巨量的反彈則不太正常,顯得過激。但到了后期特別是逼多的時候,成交量可能會放大不少。
(2)股價緩跌中不斷以反彈的方式進行抵抗,甚至走出局部小型的V形、W形或頭肩底形等反彈形態,股價維持一段虛假繁榮以后,又繼續下跌,這種反彈為繼續回落積蓄下跌的能量,直到無力反彈時股價才有可能見底。只要股價還有較大的反彈,則股價就無望看到底部,這叫反彈無望或反彈衰退。
(3)股價運行似波浪運動,只不過像退潮的海水一樣,一個波浪比一個波浪低。也就是說,股價反彈的每一高點都不及前期高點,高點一個比一個低,低點一個比一個矮,而且從波浪形態和數量很難判斷股價何時真正見底。在一個波浪形態內,一般股價貼5日均線下行,很少突破30日均線(一個波段下跌結束以后的弱勢反彈,股價可能上摸到30日均線附近)。股價回落整體角度一盤在30度、45度、60度左右。
(四)拉高建倉
拉高建倉,表明主力實力雄厚或作風兇悍。這種形式大多出現在大盤下跌階段末期和平衡市況中,或冷門股和長期下跌的股票。主力在被市場認為是不可思議中將股價迅速抬高,甚至個別兇悍的主力可以使股價連續沖破前期阻力,創下歷史天價,從而順利完成建倉。其優點是:犧牲價位,贏得時間。其原因是:背后蘊藏著重大題材,一旦公布將直接導致股價大幅上升,時間較為倉促,來不及于低位吸籌或出于嚴格的保密需要,擔心其他資金在低位搶籌碼,提前打市場的“突襲戰”。從邏輯上說,既然主力肯出高價急速建倉,表明股價未來應該有極大的漲幅,拉高建倉事實上反映了主力急于吸貨的迫切心態,如果將來沒有極大的上升空間,主力是不會把大量資亞匯入其中的。
拉高建倉兩種手法的價量表現方式如下:
(1)一步到位。有些主力性子急,不喜歡推高建倉,就采用在一兩天時間突然拉升,快速放大量拉出一兩根大陽線或一兩個漲停板,將股價迅速拉高到目標位,然后通過大幅震蕩,形成高位平臺或旗形整理態勢,同時成交量明顯增加,給散戶造成出貨假象,而主力悄悄接手散戶獲利盤拋出。這樣做成本要高一些,但是建倉時間可以縮短(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坐莊利息)。有這種形態的股票,易于推斷啟動時間,而且漲幅往往很大。
(2)連續拉升。股價底部已經出現,投資者惜售,主力無法在底部收集到足夠的籌碼,為了趕時間、搶籌碼,而出現連續拉高,K線角度陡峭,乖離率偏大。主力在此制造大幅震蕩,引發散戶拋盤出現(主力也在做高拋低吸的差價)。
(五)反彈建倉
股價下跌到一個低點以后,無法在底部吸到足夠的籌碼,為了節省吸籌的時間,就采用反彈式吸籌。這是主力利用股民“反彈出貨”、“高拋低吸”的心理,通過反彈方式,大口吃進籌碼,從而快速完成建倉任務。
反彈到位后,盤面上通常有兩種價量關系圖:
(1)反彈回落。股價經過反彈后回落整理,同時成交量萎縮。
(2)反彈后橫盤。股價反彈到一定價位后不隨大市回落,而是長時間作平臺整理。其他投資者看到大盤走軟,便萌發高拋低吸的念頭。豈知,主力照收不誤,硬是不讓股價回落,反而輕松吸到足夠的籌碼。但這種吸籌法必須對后市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對所建倉的個股的前景了如指掌,有充足的資金作后盾,才可為日后的飆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股價在長期的下跌行情中運行,股民還沒有擺脫熊市思維,當出現一波短期的反彈行情時,不少獲利盤、淺套盤、割肉盤就會拋出,主力在盤中悄然接走籌碼,同時主力也利用反彈時機做高拋低吸的差價。
散戶如在底部介入可以先出局觀望,待股價回落到前期低點附近重新買入,此時買入比較安全,被套牢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即使后市沒有漲升行情,通常主力在此位置也有一個震蕩過程,散戶應有機會退出。如果反彈后出現橫盤走勢,可以待股價放量向上突破時買入或加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