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A股大跌逾5%,機構:“紅十月”值得期待。
核心要聞:
東興證券:“紅十月”值得期待。
天風證券:國慶回來即將進入三季報窗口。
光大證券:就四季度來看,如下因素仍壓制風險偏好。
----------
9月A股平淡收官,截至30日收盤,滬指月線下跌5.23%,為目前年內跌幅最大的一個月,且結束連續5月收陽;深成指下跌6.18%,創業板指跌約5.63%,連續兩個月走低。對于節后即將到來的10月行情,將會呈現什么樣的走勢?投資者該如何布局?
歷史經驗顯示,國慶節前跌多漲少,在假期后市場出現“反轉”的概率也比較高。09-19年共11個年份中,有8個年份大盤在國慶前兩周下跌,7個年份在國慶前一周下跌,其中7次在節后反彈。
東興證券表示,“紅十月”值得期待。首先,機構資金在9月鎖定收益,十月初會傾向選擇穩健板塊,降低損失概率,估值較低、相對穩健的價值股還是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品種,特別是倉位處于2013年以來的最低位的金融和受益于經濟復蘇的順周期板塊。其次,人民幣升值推動A股價值重估,金融和消費白馬相對受益。再次,成長板塊陸續調整已持續兩個月,“偽成長”的調整還未到尾聲。10月份將陸續迎來三季度業績預告的披露期,業績較優且具備持續成長性的“真成長”行業龍頭,可以在調整到位之后逐步布局。
天風證券表示,國慶回來即將進入三季報窗口。在信用周期斜率放緩,估值擴張空間受限的情況下,三季報業績兌現情況或成為市場相對收益的分水嶺。今年新的財報披露規則取消了創業板10月15日之前的強制業績預告,因此短期一方面關注已披露個股的情況,另一方面重視中報業績趨勢較好的板塊,比如軍工、新能源車、光伏、消費電子等。
中原證券認為,結束了9月的季報期后,市場將進入一個季報真空期;同時疫情后我國經濟持續復蘇,A股已經反映業績驅動力回升的影響。7-9月行情更多呈現出估值“削峰填谷”特征,估值向均值回歸趨勢較為明顯,而業績較好的食品飲料、家電、醫藥等一度表現持續低迷;僅汽車依靠短期業績回升出現一波行情,總體來看當前估值驅動力占據主導。
展望10月,隨著估值結構性修復空間收窄,業績驅動力對A股影響將逐步上升;在基本面修復總體接近到位的情況下,10月業績驅動力料將更多表現為行業間分化,而不是一致性變化,A股將因為度過季末、雙節后再度關注業績分化帶來的結構性機會。因此節后有望出現業績驅動力帶動的估值結構性修復行情,主線行業有望估值獲得支撐。
愛建證券指出,基于對于四季度市場先抑后揚的判斷認為四季度前期的10月份尤其要注意市場的波動。三季度季報披露期對于估值過高的品種是壓力對于估值低的品種是動力,資金其中的流動必然引起波動,同時,美國大選前的一個月,難免地緣政治波動加劇。同時全球市場也波動加劇,這也是10月份值得謹慎的原因。不過,市場的調整不是壞事,只是風格的切換,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經濟的回升上,更大受益經濟回升的行業和板塊將逐漸成為主角。同時,政策密集期的相關主題驅動力強,交易機會增加。而這個時點預計將是在10月底和11月初,此時業績、地緣乃至政策都趨明朗,市場安全邊際提升,時間窗口到來。從機會上看認為是更大受益于經濟回升的行業,周期性的行業如有色、能源以及前期受益疫情得到控制影視傳媒、航空機場等,科技類的板塊長期受益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同時四季度的政策驅動力可預期性高,因此同樣值得關注。核心的邏輯基礎依然是估值,注意避高就低。
光大證券認為,就四季度來看,如下因素仍壓制風險偏好:第一,始于歐洲的疫情二次蔓延,將拖慢經濟復蘇進程,但考慮到新冠疫情的特性和死亡率被更充分認知,各國防疫能力明顯增強;同時疫苗投入使用的預期下,二次疫情對經濟、對市場的傷害有望小于3月。第二,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11月美國大選投票前,不排除對中國高壓政策繼續出臺,壓制市場風險偏好。今年以來,每有超預期事件發生,如美國關停中國領事館、制裁華為、字節跳動等,市場都會調整,但投資者也在逐步適應,市場也逐漸回歸關注國內盈利、流動性等因素。由于美國兩黨政策仍有差別,大國博弈也存回旋余地,大選結果是關鍵。第三,國內貨幣政策繼續回歸常態化,“寬信用”邊際收斂,制約市場估值大幅提升,10月政治局會議或有對貨幣政策的表述,但在需求尚未恢復至疫情發生之前水平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不具備過度收緊的條件。雖存在一些風險事件,但順周期行業估值仍在歷史低位,國內需求延續回暖、信用相對寬松、匯率升值的環境下,市場有望維持震蕩,超跌后有反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