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閑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二手商品市場現狀2020分析(2)
二手交易網絡平臺存亂象監管難題待破解
雖然閑置物品交易平臺的“雙贏”交易模式受到不少消費者的歡迎,但這樣的交易背后也存在不少隱患,以次充好、售后得不到保障和平臺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仍然存在。如何加強監管,仍然是相關交易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上海的不少商場里,都有著回收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柜臺,消費者可以在柜臺的機器上對將要被回收的產品進行估價,在估價完成和店員檢查完畢后,直接賣出物品,也可以抵價以舊換新。這家店的店長告訴我們,這個柜臺平均每個月可以回收四五百臺二手手機。
“愛回收”上海正大廣場店店長喬偉:我們這邊的營業額主要分回收和增值業務兩部分,回收額是我們付給客戶的,淡季一個月大概30萬到40萬,高峰期回收額大概60萬左右。
一些消費者表示,選擇賣出手機等含有個人信息的物品時,一般顧慮較多,會選擇專業的回收平臺。
上海消費者:像現在手機涉及的銀行卡、支付寶綁定的信息比較多,所以不敢隨便亂交給黃牛他們之類的。
也有一些消費者表示在進行閑置物品交易時對物品的真偽無法判斷。
杭州消費者:東西也很便宜,很誘人,真的很便宜。發的一些東西也很專業,但是買回來之后就是假的,而且你貨到付款了之后,后期就找不到人了。
據統計,2018年我國二手閑置市場規模達到了7400億元,增速接近30%。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萬億元。在這樣的市場規模之下,如何能讓消費者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上真正安心交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大家會覺得二手交易的服務不像交易一手貨那么認真,由此它背后由于信息不對稱,有可能會質量不達標,服務的不到位。
轉載請注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