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股是什么意思?解禁股上市交易是好是壞消息
解禁股是什么意思?
解禁股是指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 解禁股分為大非解禁股和小非解禁股。
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股票市場自由買賣。后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后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后,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后的非流通股,由于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解禁股上市交易是好是壞消息?
據統計,這個星期,A股一共有46只解禁股票。其中,解禁量排名前三的分別為:節能風電、供銷大集、遠興能源。這些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的原因各有不同。比如,有的是定增解禁,有的是原始股解禁。
解禁股票是好是壞消息?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1、這些解禁股票解禁的原因是什么。一般來說,定增限售股解禁,機構者們獲取的股票成本較低,而且有安全墊保護,所以套現的可能性相對較大;2、解禁前后,上市公司是否有減持的計劃,減持量是多少;3、看看解禁+減持的這些股票股價是否在高位,如果是,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