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漲價潮來了!機構預測三大公司凈利翻倍(名單)
今年,在遭遇了“過山車”式的上漲與回調后,面板價格于二季度達到年內低點,從三季度起,價格逐漸回暖,部分大尺寸面板價格上漲幅度超過30%。
應用趨勢+供應持續緊缺,促使漲價繼續
隨著人們的消費升級與智能電子設備的普及,屏幕大尺寸化已成為面板行業的發展趨勢,除了手機屏幕尺寸變大外,液晶電視平均尺寸每年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據IHS預測,60英寸及以上尺寸的電視面板出貨量將于2025年達到5400萬片,市占率將突破30%。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
從全球市場來看,四季度的液晶面板依舊維持供應緊缺的狀況。據Witsview公布的報告顯示,本月下旬,32-65寸面板價格來到了56-207美金,單月漲幅從5%-12%不等,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相比今年5-6月價格底部,大尺寸面板價格漲幅累積最低達到了26%,而最高已經來到了75%,平均漲幅在50%左右。廣發證券(行情000776,診股)預計,面板價格11月有望在10月基礎上繼續小幅上漲,12月有望持平。
此外,也有分析指出,11月面板價格漲幅將有所收窄。群智咨詢(Sigmaintell)發布的《2020年10月TV面板價格風向標(下旬版)》顯示,上游IC基板等材料缺貨的現狀,導致TV面板的有效供應面積增長有限,但由于頭部品牌依然維持強勁的備貨需求,所以本月液晶電視面板價格會維持大幅上漲。
產業格局向國內龍頭集聚
目前,京東方、TCL華星已成為全球前兩大液晶面板生產企業,加上其他面板企業,中國生產的液晶面板占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的份額已超過五成。
今年,兩大韓國廠商相繼宣布逐漸關停并退出大尺寸LCD產線;其中,三星次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將所有LCD產能全部退出,韓國產線將轉產QDOLED,蘇州產線已經出售給華星光電;LGD已大幅降低產能,并將于今年關停韓國本土全部TV面板產能。
韓國廠商的退出,造成產業格局重塑,供需不平衡,給國內液晶面板廠商帶來發展機會。華星光電8月29日公告,公司將以約10.8億美元收購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權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京東方9月24日公告,公司擬以不低于掛牌價收購南京G8.5公司部分股權、以不低于評估價收購成都G8.6公司部分股權。
中信建投研報稱,雖然今年面板行業屬于供過于求的狀態,但作為龍頭廠商還是供不應求,今年上半年華星TV的訂單滿足率只有70%,京東方也相對偏緊;從行業格局來看,2019年還有6大面板廠商,市場份額非常接近。到2023年,隨著韓國的退出,格局變成兩超多強,華星光電增速顯著,與龍頭京東方差距變小,兩家加起來產能超過50%,第二梯隊為惠科光電,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13%-14%,再往尾部接下來就是友達、群創、CEC、彩虹等。
液晶面板概念股有這些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粗略統計顯示,布局液晶面板的概念股有45只,其中,有8只個股機構預測今年凈利潤增長超過100%,預測增長前三名為東旭光電(行情000413,診股)、普利特(行情002324,診股)、歐菲光(行情002456,診股)。
亞世光電(行情002952,診股)是國內液晶領域領先企業,擁有2條國際領先水平的液晶顯示屏生產線和8條光電顯示模組生產線,今日漲跌幅偏離值達7%,午盤尾盤拉升至漲停。
京東方作為行業龍頭,全球最大的LCD面板供應商,正擬收購南京中電熊貓平板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權。
TCL中報顯示,TCL華星在下半年將扎實推進t4(G6-OLED)二期、三期擴產和t7(G11-LCD)項目建設,提升LTPS、柔性OLED等中小尺寸業務競爭力,全力在新型顯示技術和新材料開發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