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井噴 A股相關公司三季報成績喜人
人工智能通過近兩年來的快速發展,市場整體呈現出井噴的增長態勢。艾瑞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AI)開放平臺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104億元。
據艾瑞咨詢分析,新冠疫情增強了國內企業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需求,需求的提升對AI開放平臺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刺激作用,預計2020年產業市場規模可以達到222億元,AI開放平臺目前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未來5年內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在41%左右。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已經深入到包括金融、在線教育、安保識別、語音翻譯在內的諸多領域。阿里云MVP馬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銀行為例,從AI應用的角度來看,目前銀行對于AI產品方面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智能語音產品,另一方面是信用卡中心用戶畫像產品。
“近些年,AI應用方面在我國的發展十分迅速,不管是百度的飛槳平臺,還是華為的Atlas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等,都是非常不錯的AI應用平臺。”馬超說。
但他同時稱,雖然我國在AI應用方面的開發速度很快,但是從基礎設施方面來看,目前有被外國技術卡脖子的隱憂。
“由于目前我國AI芯片領域對英偉達(NVIDIA)的依賴程度很高,雖說華為也造出了自己的AI芯片,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芯片制造方面出現了停滯,即最基礎的AI算力部分被迫減速,想進一步擴大算力,短期來說比較困難。”馬超進一步表示。
受益于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今年以來資本市場人工智能概念板塊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業績持續向好,這一點從近段時間披露的三季報,便能窺見端倪。
東方財富(行情300059,診股)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A股人工智能概念板塊188家上市公司中,有44家已經發布了2020年三季報,其中,報告期內實現盈利的上市公司有39家,虧損4家。
比如,科大訊飛(行情002230,診股)在三季報中表示,雖然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公司一季度業績并對全年業績帶來延續性影響,但第二、三季度逐漸彌補了一季度業績的不利影響,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5.54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驅動的各項業務加速落地,經營持續向好。單就第三季度來看,公司實現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60.79%。隨著公司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驅動的戰略布局成果的不斷顯現,預計全年經營會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三季報情況來看,人工智能概念板塊整體經營情況良好與科技進步息息相關,包括新一代通信技術的應用,線上非接觸經濟的快速發展等在內,都有利于推動人工智能應用的發展。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于金融、醫療、教育等諸多行業,這些行業未來會進一步加強與人工智能的融合,而像工業智能制造、互聯網+等領域,也會通過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碰撞出新的風口,比如互聯網+很有可能未來會進化為‘人工智能+’等。”楊德龍進一步表示,看好目前A股人工智能板塊的投資價值,領域內的上市公司大多是行業翹楚,未來的發展空間比較大,同時,人工智能作為新技術的應用和傳統產業相結合,直接產生效益,十分具有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