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解禁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大小非解禁
一、大小非解禁是什么意思?
大小非就是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者叫限售A股。大是指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小就是5%之下。
說大小非主要是指大小非解禁。
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就是增加市場的流通股數,非流通股完全變成了流通股。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證監會2005年9月4日頒布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規定,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十二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后,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十二個月內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在二十四個月內不得超過百分之十。
這意味著持股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份在股改方案實施后12個月即可上市流通,因此,“小非”是指持股量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這就是“小非”的由來。與“小非”相對應,“大非”則是指持股量5%以上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們就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
通常來說大小非解禁股價應下跌,因為會增加賣盤打壓股價;但假如大小非解禁之后,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會立刻拋出來而且如果市場上的資金非常充裕,那么該只股票反而會吸引部分資金的關注。
一般這種國有企業持有大頭的,解禁后會通過基金將股票提升或者維穩再減持,從而套現。因為這些股東當時獲得這些股份時十分廉價,一般由送股10轉3之類的,改制時,有的是政府無償劃撥;有的是低價購買;有的是內部銷售;更有一級市場內購;成本極低。
而廣大散戶是上市后從二級市場買入的,兩者成本無法比較。所以解禁后自然產生巨大的價差,借減持套取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