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 馬云、張勇雙雙“缺席”
天貓雙11延長3天,人均消費額增長了七成。
一年一度的電商狂歡節,雙11,落下帷幕。
延長3天的天貓雙11成交量最后定格在4982億元人民幣。而今年京東維持11天的雙十一成交額271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3%,是其近三年里最高的增速。
統計成交額的口徑,每家電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今年你無法說明確說天貓雙11的增長趨勢到底如何。4982億元人民幣,媒體對它的解讀褒貶不一。但如果按人均消費規模來看,今年的天貓雙11的確比往年的厲害。
按照此前公布的7.57億年活躍買家計算,天貓雙11的人均消費達到了658元,至少是在近4年內超過了京東的人均消費規模。
一個小插曲是,往年的天貓雙11,無論是CEO張勇,還是創始人馬云,都會出現在媒體記錄現場,與媒體交流,談談觀點和看法。今年,他們雙雙都“缺席”了。
數字成交額的數字游戲,口徑變了又變
2020年天貓雙11,總成交額(GMV)達到4982億元。這個成交額遠超過去年的2684億人民幣。但今年天貓的雙 11 多了三天(11.1-11.3)。
淘寶天貓總裁蔣凡在解讀數字時稱,“按照同周期、同口徑比較,今年雙11期間的GMV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32億,增速是26%。”阿里的通稿上寫到,這是過去三年來最高的增速。
阿里方面告訴投中網,蔣凡說的去年同期是2019年的11月1日-11日的成交額,3969億元人民幣。
也即是,11月1日至三日的GMV,到底為今年天貓雙11貢獻了多少。阿里并不選擇披露。
今年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阿里并沒有在11日這一天實時公布成交額數據。一直到11日晚8點以后,大家所獲得的“記錄性”數據只有兩個:半小時(以及11.1-3日)成交額3733億人民幣,以及零點的訂單峰值58.3萬筆/秒。
被邀請到現場的許多媒體同行與投中網有同樣的困惑:今年天貓的雙11,似乎比以往要“冷靜”。
自媒體“走馬看世界”認為,天貓雙11當天的銷售額下滑約36.5%。
該自媒體寫到:2019年的雙11當天, 0點29分51秒突破700億,最后24小時是2684億人民幣。也即是,后面的23小時30分鐘成交額達到1984億。
而今年的雙11,0點30分成交額3723億元,后面的23個半小時里成交額才1259億。
很難去定義天貓雙11的增長情況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但看一下同行,同樣落下雙11帷幕的京東,2020年11天的促銷成交額為2715億人民幣,增速達33%——為過去三年最高增速。
京東的2020年被稱作“翻身”的一年。雙11數據表現,直接反應在了資本市場里:開盤后股價上漲3%,而阿里略漲0.4%。實際上,京東2020年年內市值已經增長了133.7%,是為數不多增長較好的中概股——另一家電商拼多多的市值,年內則漲了差不多200%。
今年天貓雙11的宣傳主題是“雙截棍”,意思是兩波優惠時間,11月1日-3日,以及11日這一天。投中網了解到,成交額的統計口徑是,這個期間提剔除貓房地產業務以外的所有成交額,即天貓、淘寶、特價版、餓了么、盒馬,以及阿里投資的線下門店——銀泰、大潤發等阿里旗下所有業務的交易額總和。
阿里的數字解讀官說,多增加3天,是為了讓商家有更多的時間去賣貨。當然,也有不少市場的人認為,拉長雙11的時間,是平臺本身流量吃緊、消費動能不足。
且不管事實數字的游戲如何變化,一個可以明確的是,今年雙11的人均消費額度的確提高了。
按照4982億人民幣的成交額,今年天貓雙11人均成交額658元,而2018年和2019年的雙11人均成交額分別為355元和387元。
對比來看,今年雙11,淘系人均消費力在近4年內首次超過了京東的。投中網根據公開數據統計獲得,京東的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雙11的人均成交額分別為523元、611元和650元。
雙11,12年,有流量入口的都參與了這個電商狂歡節
與阿里京東不同,12點0點一到,拼多多一如既往沒有參與成交額的數字游戲:沒有GMV,沒有品牌沒有店鋪銷售增長數額。此前,拼多多一位員工認為,優惠力度拼多多每天都在做,不是只在一個節日。“天天618,日日雙十一。” 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
話雖如此,拼多多在雙11之前還是更新了其應用LOGO,底部用更鮮艷的黃色強調了雙11的到來。
自2009年阿里創造第一個雙11以來,已經過去12年。阿里的雙11,從淘寶商城的雙11,演變成今天的天貓雙11。從原來只有一天的“狂歡節”,延長時間變成了“狂歡節”。
12年,電商平臺不斷演化,網購方式跟著技術變化形成今年全民直播賣貨的時代。
今天,每個人都可以賣貨,每個明星也都在賣貨。已經很難說,雙11的主場在哪里,主角是誰。在眼花繚亂的補貼游戲里,還有的是明星以及“電商晚會”。11月10日的雙11晚會,一個晚上就有四臺:天貓雙11和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優酷,拼多多雙11和湖南衛視,京東雙11和江蘇衛視、愛奇藝,蘇寧雙11和北京衛視。
有同行戲稱:明星不夠分配了,會不會也會出現“二選一”?當然除了主流的電商以外,抖音快手也參與在雙11中。也許11日之后,也能看到短視頻平臺帶來的成交額。
眼花繚亂的背后,其實是電商的爭奪。現在,基本上每個做流量生意的公司,都做起了電商。短視頻的快手、抖音,社交巨頭微信和它的小程序,美團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也開始布局電商業務。
2020年1月9日,微信第一次公布了小程序電商的成交數據。2019年,微信小程序電商成交額8000多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60%。
8000億元成交額,差不多是一個拼多多的概念——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的平臺成交額為8402億元。
也就是說,天貓淘寶、京東超萬億成交額以外,第三大電商平臺可能難以確定。畢竟提交了招股書的快手,多次宣稱快手電商或將成為第三大電商平臺。
根據11月10日快手發布的《2020快手電商生態報告》顯示,快手電商的成交額2年增長1000倍。對比今年1月和8月,快手電商訂單數增長254%,商家數增長74%,買家數增長68%。2020上半年,買家平均月復購率達到60%。
在全民直播帶貨的時代里,基本上只要做流量生意的公司都做起了電商,這也
表明了:沒有一平臺會有永遠忠誠的消費者。而每個賣貨的平臺,都會不斷地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消費者、吸引商家。
實際上,在人口紅利漸行漸遠的時代里,電商平臺都在尋求新的增長引擎。而現在,電商的“戰爭”已經燃燒到了新的“戰場”:生鮮買菜以及社區團購。你可以看到,做流量生意的公司不僅在做電商,也開始做生鮮買菜以及社區團購了:滴滴、美團、拼多多、騰訊加碼投資、阿里不斷強調本地生活……
- 上一篇:建材行業也有疫情反轉股?
- 下一篇:中小GP的隱憂:淪為LP的投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