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對進出口的影響分析:對哪些行業產業有利?(2)
與日本關稅減讓:短期利好集中在機電設備、汽車及零部件
此次RCEP落地最大的邊際貢獻是中國與日本達成的關稅減讓安排。日本是所有RCEP伙伴國中,此前唯一沒有和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RCEP的簽署表明中日貿易成功抵御了中美貿易戰的政治不確定性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的雙重沖擊,可謂意義重大。
首先,日本對自中國進口產品關稅稅率仍高于其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RCEP簽署后關稅減讓空間相對較大。2006年至今,日本自中國進口產品加權平均關稅稅率高于進口自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產品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但近年來這一差距在不斷縮小。截止2018年,日本對中國進口產品關稅水平為2.47%,因此預計RCEP落地后,日本對中國將存在很大關稅減讓空間。
中國對日本出口行業關稅減讓以零關稅安排為主,短期內重點相關行業將迎利好。例如,中國對日出口的電機電器、核反應堆、鍋爐、車輛及其零附件、醫療設備等行業中70%-80%的商品將在RCEP簽署后立即實現零關稅,而服裝紡織、家具、塑料制品等行業幾乎全部產品將在過渡期后實現零關稅。預計短期內能夠立即實現零關稅的行業將迎來利好。
中國自日進口行業關稅安排以過渡期后零關稅為主,短期沖擊不明顯。中國對從日本進口的核反應堆、鍋爐、車輛及其零附件、光學照相和醫療設備以及部分化工產品普遍安排了10到15年關稅線性遞減的過渡期,預計RCEP落地后這些行業能有較為充足的時間進行產業升級迭代,短期沖擊非常有限。
通過關稅角度的觀察,我們認為RCEP的簽署落地將對中日貿易格局帶來顯著影響,對于中國出口電機、機械設備及零部件、塑料等化工品等帶來一定利好。同時,對東盟、韓國出口的汽車、農產品、化工品將進一步受益,而由于關稅遞減安排,進口角度的沖擊相對有限,但產業外遷的趨勢未來會進一步加速。拉長期限來看,考慮關稅遞減安排,整個“十四五”期間對于國內出口拉動上,RCEP的核心利好集中在紡服、輕工、農產品、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相關。
本文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