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人間蒸發(fā)!欠款200多億 一把牌輸7億美金?
01
最近有個拍賣比較特別,賣的是專利,拍賣方估計大家也聽說過,金立手機。
這個公司把名下的3356份專利打包拍賣,但只有一個人參拍,按照起拍價172萬成交。
一年前,金立還拍賣過一輛奔馳車,成交價還達到210萬元,搞了這么多年獲得三千多項專利,還趕不上一輛車的價值,可見這些專利的含金量。
不過,這還不算慘的,同樣被拍賣的還有一堆金立手機,大多也就值50塊:
要說這金立手機,曾經(jīng)有幾年是很紅火的,電視廣告鋪天蓋地,各種小城市開遍了專賣店,曾經(jīng)一度還是年度出貨量的冠軍,妥妥的國產(chǎn)神機,結果沒幾年就衰敗到如今的境地,這倒不光是行業(yè)競爭太慘烈,實在是因為創(chuàng)始人太折騰。
一句話,no zuo no die。
金立手機的創(chuàng)始人叫劉立榮,出生在湖南益陽,他從小就很聰明,高考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上了中南大學,成為村里少有的大學生,那是1990年,大學還沒擴招,含金量還是可以的。
畢業(yè)后的劉立榮進了國企,據(jù)說一個月有500塊,但他干了一年之后辭職了,據(jù)說是因為覺得“不甘心干得再好到50歲也就當個所長”。
辭職之后他南下廣州,很快拿到了一份月收3000元的工作——在號稱“拉鏈行業(yè)鼻祖”的日企YKK當一個基層管理。錢不算少,但很快他又受不了了,辭職去了當時如日中天的小霸王。
不得不說,劉立榮趕上了一個好機會。
1995年,小霸王銷量創(chuàng)新高,當時的廠長是段永平,也就是現(xiàn)在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那位,因為業(yè)績好,段跟集團提出了員工高管持股的要求,這在當時是很罕見的,不出所料,集團一口否決。
段永平?jīng)]說什么,辭職創(chuàng)業(yè)去了,順便帶走了六個人,里面包括后來oPPo的陳永明、vivo的沈煒和步步高(行情002251,診股)現(xiàn)在的CEO金志江。
劉立榮進入小霸王的時候,這場變故剛剛結束,空了一堆好位置,急缺人手。進公司沒幾天,劉立榮就被繼任的總經(jīng)理楊明貴看中,半年后升任生產(chǎn)管理部長。
再后來,楊明貴也另立山頭單干了,他也帶走了一波人,其中就包括劉立榮。新創(chuàng)立的公司叫金正,專做VCD,現(xiàn)在這東西沒人用了,當年的地位跟現(xiàn)在的手機差不多,家家必備。
就這么著,年僅24歲的劉立榮,當上了金正集團常務副總裁。
金正VCD賣得很好,“真金不拍火煉——金正VCD”、“蘋果熟了——金正DVD”的廣告語也響徹街頭,但是金正的好日子沒持續(xù)多久。
1999年春節(jié)前,走私大戶葉小凡被通緝,他走私的貨里面,有金正用的碟機解碼芯片,楊明貴、劉立榮被廣州黃埔海關詢問了整整48小時。
2001年夏,出逃多年的葉小凡被抓獲,海關又來找他們了。但這個時候,楊明貴身在太原,海關只好把留在東莞的劉立榮帶走了,先是拘留,之后改為監(jiān)視居住,反復審查半年后,直到2002年4月才重獲自由。
02
這種日子一般人受不了,劉立榮打算單干,他聽從了經(jīng)銷商們的強烈建議,不做VCD機了,改做手機。
公司的名字怎么來的呢?劉立榮從“金正”里取了一個金字,從自己的名字里取了一個立字,“金立”就這樣誕生了。
不得不說,做手機太明智了。
2003年,金立便拿下了百萬手機銷量,銷售額達到8億,2004年,金立銷售手機170萬臺,銷售額翻了一番。
出貨量不算小了,但劉立榮覺得很憋屈,因為那時候的金立缺少牌照和相關的資質(zhì),做手機只能借用天時達的品牌,做貼牌生意。
當時的副總裁李三?;貞?,“做貼牌就意味著金立每賣出一臺手機,就要給天時達幾十塊錢抽成,這樣一年下來就要多花出去幾千萬,而且最關鍵的是沒有牌照就不允許打廣告,這樣很難上規(guī)模?!?/P>
熬啊熬,到了2005年,工信部終于給了金立生產(chǎn)牌照。這下行了,劉立榮立馬擼起袖子,準備在手機市場大干一番。
雖然劉立榮進入小霸王的時候段永平已經(jīng)走了,倆人沒啥交集,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他學會了“段氏營銷”的精髓:
1、打廣告,當時最大的影響力媒體就是電視,那就砸錢吧,必須上央視,必須請大明星。
小霸王請的是成龍,符合望子成龍的暗示,金立請的則是當時咖位最高的劉德華,還讓馮小剛親自操刀,金立廣告的調(diào)調(diào)就上去了:“金品質(zhì)立天下”。
2、全國鋪渠道,要遍地都是經(jīng)銷商,老百姓(行情603883,診股)從電視上了解了品牌,那就要趁熱打鐵出門把手機買回來。
于是在很多年里,不少手機經(jīng)銷商的門頭招牌上,會放著三個品牌的logo——金立、oppo和vivo:
可以說三個都是段永平的徒弟,兩個是手把手教出來的,另一個是自學的。
劉德華的廣告效果立竿見影,金立在2006年開啟了新一輪進攻,電視廣告投放從央視擴散到湖南衛(wèi)視、鳳凰衛(wèi)視等熱門衛(wèi)視,還冠名了曾名聲大噪的電視劇《金枝欲孽》,以及“選秀鼻祖”綜藝節(jié)目《超級女聲》。
同時,廣告風格也變了,什么“立天下”的都不要了,直接就是價格轟炸——“不要2998,也不要1998,只要998”,直接洗腦。
2006年,金立手機累計銷量400萬臺, 2007年直接翻番,800多萬臺。到2008年,金立手機賣了1000萬臺,成為當時國產(chǎn)手機中銷量最高的品牌。
那是劉立榮的高光時刻。
03
那幾年是國產(chǎn)手機的好時光,然后,時代就拐彎了。
2007年,喬幫主在發(fā)布會上投屏展示了iPhone,智能手機時代正式開啟。很快,三星、諾基亞、摩托羅拉、HTC等大牌都跟著跨入新時代。
2009年開始,雷軍也著了手機的迷,第二年就成立了小米,兩年之后,小米的出貨了就達到了719萬臺,之后華為也來了。
前有狼后有虎,于是國產(chǎn)手機撲啦啦倒下一片。金立在老戰(zhàn)場快要失守的情況下才勉勉強強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機GN205。
但市場已經(jīng)完全變了,以前廣告能忽悠就行,智能手機,基本全透明,而且最早的用戶主要是年輕人,很懂行,什么指標性能,一眼就比對出來了:
同樣是1999元價位,金立是聯(lián)發(fā)科的芯片,內(nèi)存512M,攝像頭500萬像素,小米1是高通的芯片,內(nèi)存1G,攝像頭800萬像素,而且還搞饑餓營銷,金立這個“只要998”的土牌子完全沒法比。
當然,大環(huán)境太好,所以金立的總銷量依然在上升,卻比小米、華為、OPPO、vivo的增速差遠了。
2011年金立年銷量超過2100萬臺,2016年才首次突破4000萬臺,銷量翻一倍,花了整整五年。
2017年,金立做了最后的掙扎,瘋狂地加大了廣告投放力度,當年的營銷費用超過60億。
然而,并沒有什么用!
出貨量甚至還下降了不少,沒到1500萬臺,距離目標3800萬臺,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業(yè)績這么爛,老板不著急嗎?
結果沒多久,就傳出了“劉立榮在塞班賭博輸了超過100億“的消息。股東們都急了,據(jù)他們猜測,劉立榮挪用公款的數(shù)目可能在60億左右。
之后媒體就開始四處挖料,說劉立榮去過兩次塞班島,第一次就輸了20個億。第二次,與劉立榮私交甚好的幾位朋友飛到塞班想勸他回頭,沒想到看到的是卻是賭桌上堆積如山的籌碼——“最后一把牌,就一把牌,一次性輸了7億美金?!?/STRONG>
這些消息說得有鼻子有眼,不由的人不信,金立官方當即辟謠,說這是捏造的,是為了阻礙金立的重組計劃。
但是沒過多久,老板自己出來打臉公司了。
在2018年的一次采訪中,劉立榮承認,他確實在塞班賭博,輸了十幾個億,“我創(chuàng)辦金立16年,在公司一直是絕對的權威,我個人沒有其他收入,難免在生活上有些公私不分,有借用公司資金的行為?!?/P>
但他否認了賭博輸?shù)?00億、從金立挪用公款60億元的傳聞。
業(yè)余六段的圍棋高手劉立榮,算來算去,沒想到最后輸在了賭博上。
從那之后,劉立榮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大眾的視野中,只留下了一地爛攤子。
04
負面消息太多,其他人都坐不住了。
2017年12月,金立的大供應商、上市公司歐菲科技就緊急召開電話會議,表示已經(jīng)對金立申請了財產(chǎn)保全。不久,歐菲科技公開,金立還欠了自己6.26億元的貨款,目前公司已經(jīng)停止向金立供貨。
慢慢的,金立的債主一個個冒了出來,最后一統(tǒng)計,金立債權人共計648家公司,包括34家銀行和614個上下游生意伙伴。
欠了多少錢呢?實際債務達到了211億。
很快,這些債權人輪候凍結了金立旗下的資產(chǎn),包括兩處深圳物業(yè)和微眾銀行3%股權,總體估值超過20億元。
但是,杯水車薪啊。
從2018年開始,法院陸陸續(xù)續(xù)宣判,這些資產(chǎn)也在陸續(xù)進入拍賣程序:
不光是車和手機,連儲存的物料也都賣了。
為了還債,2019年9月,在劉立榮的湖南益陽老鄉(xiāng)、金立第二大股東盧光輝的掌舵下,金立開始搞品牌授權,手機由小辣椒手機生產(chǎn),重新復出發(fā)布新機。新手機每賣出一臺,需要付10元授權費給金立,目的在于替金立還債。
可惜江湖早不是那個江湖了。
拍賣和授權所得,相較于金立的負債簡直是九牛一毛,兩三年過去了,大量供應商目前仍然沒有收到還款,很多人自己也欠著錢,只好賣房還債,被坑慘了。
他們四處找劉立榮,就差挖地三尺了,連個影都沒見著,供應商們猜,他已成為第二個賈躍亭,遠避美國,消失在了大洋彼岸。
曾經(jīng)的一代梟雄,終于不再是金,也再立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