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是什么企業?2020年中芯國際現狀新消息分析
中芯國際今年剛滿20歲,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其財報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213.9億元、230億元及220.18億元。
相關報道:
在邀請蔣尚義回歸擔任副董事長之際,聯合CEO梁孟松卻臨時向董事會遞交了一封書面辭呈。而為此事,中芯國際一連發布了6份公告,可見情況波折。
此事在資本市場引起軒然大波,中芯國際今日科創板股價一度大跌9.84%,最終報收55.2元,跌幅5.53%;H股短暫停牌,恢復交易后,股價同樣低空波動,最終收盤跌幅4.94%,回到20港元附近。
事情愈演愈烈之下,上交所也在第一時間對中芯國際下發了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正是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
“梁孟松在先進制程的天賦和技術積累確實非常厲害,而蔣尚義圍繞成熟制程深耕,更符合當下中芯國際的現實需求。”一位接近中芯國際的人士稱。
某華東券商人士坦誠地告訴新浪財經,雖然科技一定是未來發展方向,而中芯國際又是半導體龍頭,但目前我們的研發和技術水平仍然跟國際存在一定差異。“在公司發展的關鍵期,如今卻遇到核心人員動蕩,受影響肯定不小。這件事要怎么解決還不知道。”
實際上,“內斗”摩擦并非第一次發生,中芯國際曾經的CTO的楊士寧與CEO王寧國之間,現任兩位聯合CEO趙海軍與梁孟松,均被傳過“不合”。
在人事紛爭的同時,中芯國際還有新麻煩,美國時間12月10日,有投資者因在美國證券交易場外市場購買了中芯國際部分證券,而向美國法院提交了一份民事訴狀稱,中芯國際違反了相關美國證券交易法規定。
事情愈演愈烈之下,上交所也第一時間對中芯國際下發了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正是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
但是回顧中芯國際的科創板上市歷程,卻像是在看一部“爽劇”,從傳出中芯國際即將申報科創板開始,其整個上市過程都被“鎂光燈”所追逐。
僅用45天,中芯國際就完成了從科創板上市申請受理到正式上市的過程;242.61億元的配售總額;戰略投資陣容豪華,不少“國字頭”基金均參與認購;更有數千只公募產品參與中芯國際報價……
中芯國際今年剛滿20歲,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其財報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213.9億元、230億元及220.18億元。
而此前中芯國際鳴鑼上市,更是備受矚目,發行價27.46元,市盈率109.25倍。開盤價報95元,上漲246%。不過,這一高點后,中芯國際股價開始一路下挫,最低曾跌破50元,前段時間,股價有所回升至近70元。但近期此事一出,公司股價受到重創,一日市值就蒸發了2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