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下月上市 未來豬肉價格將如何波動?
每個周六,我們將從過去一周的國君電話會議和活動直播中,為大家推薦近期更新的優質音視頻內容,希望在每周的復盤中,和大家一起共同點亮新知。
以下為本周我們為大家推薦的活動紀要和觀看鏈接——
NO.1
生豬期貨下月上市
對行業影響幾何?
生豬期貨2021年1月8日上市交易,對行業格局和生豬價格波動產生以下影響。
生豬期貨上市有望加速養殖規模化進程:
1)有助于規模企業打通供產銷三個環節,從而降低產業鏈中生產和價格的風險,提前鎖定利潤,公司將更加專注于豬場管理,不斷降低成本,同時保障規模豬場的產能持續擴張,從而持續提升公司競爭力。
2)隨著大型養殖企業擴張,行業成本有望下行,倒逼養殖散戶退出市場。
3)生豬期貨提升行業專業化及復雜性程度,行業競爭壁壘不斷提升,從而加速行業的規模化進程。
對豬價波動率的影響上:生豬期貨短期來看不排除造成豬價波動率上升,中長期來看,豬價波動率有望下滑。
由于我國散養戶為主的養殖結構特征,短期金融資金的進入,可能會導致短期價格波動加大。中長期來看,大型規模企業占比逐步提升,大企業可依照遠期價格進行生產安排,使期貨價格發現的作用有效發揮,使生豬生產與消費更加匹配,從而長期平抑整體生豬的價格波動,長期來看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建議關注行業頭部企業。
NO.2
“供給側改革”
意味著什么?
2020年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并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
一般來說,提到需求,基本上主要如何擴大內需、如何進行需求側管理,很少上升到“改革”。中央將“需求管理”上升到“需求側改革”,我們認為這不是“凱恩斯主義”的強刺激,而是需要從“內循環”機制方面去理解。下列五個方面可能是著力點:
(1)堅持“房住不炒””,構建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2)加強社會保障和再分配政策,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3)“新基建”為代表的新型政府投資仍會是重要抓手。(4)基于我國碳中和的碳交易市場等或逐步完善,綠色消費或興起。(5)人口生育政策或放開。
需求側改革關鍵在于擴大內需,推動基數龐大的腰部及以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從“吃飽穿暖”到追求高品質消費,進一步釋放基礎消費人群的消費潛力。具體到消費行業而言,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以下細分賽道投資機會:
①食品飲料/化妝品:食品飲料是整個居民日常消費的支柱和基礎,尤其是中低檔白酒和大眾消費品,隨著居民基礎消費逐漸得到滿足,基礎品類消費升級是未來大勢所趨;化妝品作為精神消費屬性產品,近年來受益于渠道快速下沉以及社交型營銷方式對消費者教育,這是基礎消費升級最具代表性行業。
②社服/零售:把握服務消費崛起趨勢,短期把握數據拐點,中期投資增長的可能性,長期投標準的確定性。
③家電:科技賦能,培育新型家電消費;消費者信心提振,激活傳統家電消費。
④輕工:家具等可選消費產品有望出現積極變化,消費升級創造生活用紙及個護消費新增量。
⑤農業:從“吃飽”到追求高品質的農產品(行情000061,診股)的趨勢有望加速,關注肉類、口糧、菌菇和其它農產品需求端增長帶來的投資機會。
⑥紡織服裝:A股市場關注大眾品牌及供應鏈完善的公司,港股市場關注渠道升級、品牌矩陣豐富的公司,需求側改革驅動下以質量及品牌為重點的公司同樣有望超預期增長。
⑦汽車:中國乘用車潛在需求2500-3000萬輛,通過在分配和消費環節的打通,潛在的需求逐步釋放帶動行業銷量的進一步上行。
NO.3
交運物流行業年度策略
從“非常態”到“新常態”
2020年中國成功控制疫情,實體經濟V型,帶來交運公司盈利增速的極度分化。
資本市場喜歡趨勢外推,但是,2020年不會是常態。全球經濟并未因疫情變得更加健康,如果選擇2019年作為同比基數,“新常態”也許是更現實的假設情景。
增速的“新常態”。過去三個季度航空貨運、集運和電商快遞的業務量的增速,預計在Q2開始正常化。疫苗降低了航空業的長期風險,但國際航線與機場的復蘇需要經歷U型,預計大拐點在下半年。宏觀審慎降低了市場對大宗供應鏈的預期,上半年超預期的可能性反而較大。
格局的“新常態”。電商快遞和大宗供應鏈的集中度不斷提升,二級與產業投資的估值倒掛。價格競爭抑制了估值,但也加快了出清。從集中度提升到利潤率回升的邏輯節點之間,需要以年為單位計量的時間。幸而資本市場的情緒周期,往往以季度為單位。
建議關注具有競爭優勢公司的年度輪動。上半年大宗供應鏈、港口和智慧物流有望超預期,全年看多電商快遞與航空板塊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