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苗接種方案來了!保護期半年以上基本沒疑問 打了也要戴口罩 這些地方可以接種
國內疫苗接種傳來大消息!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于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行情002291,診股))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和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并答記者問。
我們看一下發布會的重點內容:
新冠疫苗接種100多萬劑次未有嚴重不良反應
曾益新介紹,為了保護高風險人群,衛健委在6月份依法依規批準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從7月份開始,進行了新冠疫苗緊急使用的接種工作。
7月份以來,到目前,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對高風險暴露人群進行了緊急接種,目前累計已經完成100多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經過衛健委嚴格的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其中有6萬多人赴境外高風險地區,也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病例報告。
保護期半年以上基本沒有疑問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9日舉行關于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發布會,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當日在回應疫苗有效期的提問時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出現還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長時間的保護還不能下結論,但一些數據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是沒有疑問的。
曾益新說,今年上半年,中國一些疫苗啟動一二期臨床試驗,很多志愿者參與其中,也一直在進行隨訪。數據顯示,這些志愿者的抗體依然存在。此外,很多醫療機構也對康復出院的新冠病人隨訪,深圳市傳染病醫院對400多名出院病人的隨訪數據顯示,最早出院的病人10個月后還存在抗體。“這些數據都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沒有太多疑問。但能不能保證5年、10年甚至終身免疫還不能下結論。”
疫苗去哪接種?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
1、目前各地都在積極落實為群眾接種疫苗提供便利服務的各項措施,各地將按要求及時公布接種點和接種時間,大家可關注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布的信息。
2、也會根據接種需求考慮設立臨時接種點,上門服務。
3、接種條件將有嚴格規范。
4、所有接種點都會提供接種新冠疫苗的憑證。
提醒:接種疫苗要攜帶身份證,做好疫苗登記!
接種方案兩步走
崔鋼指出,我國目前接種的策略是按照“兩步走”方案,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接種。
第一步,主要是針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接種,這些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交通、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爆發的風險。
第二步,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或者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打了疫苗也要戴口罩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盡管我們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種之后,還是要求大家繼續維護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好習慣,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疫苗保護率能達到百分之百,因此,打了疫苗之后防護措施不減,才能更好保障大家安全。
新冠病毒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
近日,英國、南非等國家發現了新冠病毒變異,這些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備受關注。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回應《環球時報》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處在正常范圍內,沒有看到對疫苗效果的影響。
王華慶表示,病毒變異是一種正常現象,一般不會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和傳染性,也不會影響疫苗對病毒的免疫效果。在新冠病毒分離出來后,不少機構對病毒進行基因測序,通過對這些測序結果的一些比較,沒有發現新冠病毒出現大的變異,出現的變異在正常范圍內。此外,我國也用前期研發疫苗產生的抗體,對不同來源的毒株進行中和實驗,免疫效果是比較好的,沒有出現改變。
未接種者口罩仍是最佳防護
崔鋼表示,目前,盡管我們是先為一部分重點人群安排了疫苗接種,其他暫時沒有接種的群眾也不用擔心,還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說做好個人防護,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這些措施是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過程當中,包括疾病預防控制的長期實踐當中,都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此外,各地都在積極落實為群眾接種疫苗提供便利服務的各項措施。通常情況下,接種單位都是設在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綜合醫院,一般所在的轄區都是涵蓋的。已經要求各地及時把轄區內的接種點、能夠接種疫苗的單位,及時公布,包括地點、服務時間。如果接種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單位,也會考慮設立一些臨時接種點,上門去服務。大家也可以咨詢所在的轄區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也請大家關注相關信息發布平臺,會給大家提供這些信息。
不良反應如何應對
當前,俄羅斯和美國的新冠疫苗已經開始接種,一些國家的接種者出現了頭痛、過敏等嚴重的不良反應。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稱,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途徑,通過接種疫苗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但是它畢竟是個外來的抗原,有個別的人在接種疫苗以后,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這里面有兩個情況可能要大家區分一下:
一是不良反應,這個不良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經過規范的接種以后,產生的跟接種目的沒有關系或者意外發生的一些損害的反應,包括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所有這些藥品,包括疫苗,都會產生不良反應,這是在允許范圍之內的。
另一種情況叫偶合反應,偶合反應是指接種者在接種的時候,恰巧其它一些處于潛伏期或者發病前期的狀態的疾病同時發病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跟疫苗的接種沒有關系的,并且跟疫苗的質量也沒有關系,它不屬于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頭痛發熱,還有接種部位局部的紅暈,或者出現了硬塊,另外還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
焦雅輝表示,我們從前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觀察到的常見的不良反應,跟國外的還不完全一樣,我們沒有出現那么嚴重的不良反應。
焦雅輝提醒,接種者在接種過程當中一定要向醫務人員如實反饋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例如有什么樣的基礎疾病,現在是不是正在處于疾病的發病期,有沒有過敏史,是不是過敏體質等。據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些不良反應往往都會在接種后30分鐘內出現,所以接種者都要在接種以后在接種點停留30分鐘。30分鐘以后,沒有問題可以回家。回家以后,一旦出現了剛才不良反應相關癥狀,要及時就醫。同時,接種者還要注意飲食、休息,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干燥,讓身體機能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