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量價變化發現主力動向?有哪些技巧
如何從量價變化發現主力動向?
從純技術角度上講,股價是由籌碼集中情況、市場資金和拋壓程度決定的。三者的不斷變化,反映在量價關系上,動態地決定了個股趨勢與市場價格。
技術分析的經典格言是"量為價先"。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到底,最基本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是其變異或延伸。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其變化必定在股價上反映出來,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了解真實的籌碼收集情況,并在實際中運用呢?
由于前期籌碼分散,持倉成本分布較寬,主力力圖制造種種假象,迫使部分資金低價吐出手中的廉價籌碼。正因為如此,在次底部區域,主力往往發布種種利空,或者制造形態上的空頭結構,意圖使市場發生心理恐慌,促成股價下跌,迫使資金低價吐出手中的廉價籌碼。
個股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盡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并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從K線組合看,經常出現放量滯漲,縮量回調的現象,但成交量始終維持在較活躍的水平,保持一到兩個月后開始萎縮。主力籌碼不斷增加,往往會在收盤時通過各種手段調控股價走向,從而使一些技術指標逆轉。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出均量線較多,而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于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密切關注。
主力吸籌必然要壓低買價,通過技術手段過濾掉那些股價跳躍式的成交量,15分鐘、30分鐘、60分鐘分時圖觀察,了解真實的籌碼集中情況。因為主力無論如何掩飾,集中籌碼是根本目標。成交量堆積狀況是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區域的依據。因此那些剛剛突破歷史上重要套牢區,并累積成交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個股,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如果后市沒有較大空間的話,大資金是不會輕易為場內資金解套的。主力在某一區域的累積成交量和換手率越高,則主力的籌碼積累就越充分,未來股價上揚的空間也越大。由于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后,主力為了給以后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進行洗盤,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蕩,同時,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浮動籌碼出局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如果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并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非常理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