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推動零售行業重塑 數字化變革過程“非常劇烈”
零售行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華潤萬家(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輝曾公開表示,最近五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快達到40萬億元,復合增長超過了30%。然而,對比大部分零售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卻讓人困惑:“這種紅利我們都分不到,消費者去哪了?”變革迫在眉睫。
在2020年,行業大變革的序曲已響。一方面,疫情的影響之下,直播、到家、數字化改造逐漸成了所有零售企業在2020年的發展“標配”,而下半年一路狂飆的社區團購,引發了消費者、資本力量等層面對這一領域的重新定位和考量。而在變革的過程中,淘汰賽不可避免,數字化摧枯拉朽式地從行業踩過,親歷者坦言,“過程非常劇烈”。
企業全線觸網成“標配”
今年一季度,由于多地出行不便,保障民生成了零售企業的共同使命,多點Dmall總裁張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對于零售行業而言,消費者對于“生鮮到家”的消費習慣,數字化變革全面加速。
當時,由于線上業務的突然增長,不少零售企業因員工無法出行,面臨著線上業務量增加而人手緊缺的困難,“共享員工”成了當時行業獨特的風景線,而這些共享員工,有相當一部分從事的是“無接觸配送”的工作。從后來行業發展的軌跡業看,“無接觸式配送”的發展模式,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打響零售企業今年線上競爭“發令槍”的角色。
“無接觸配送”是指要求配送員到達用戶地點后,雙方可約定將商品放置在某處地點,消費者再自行取用。
受發展“無接觸式配送”的影響,不少零售企業因此建立了社區提貨點,這在增加了線下門店打通最后一公里能力的同時,又為后來大行其道的社區團購埋下了發展的伏筆。同時,“無接觸式配送”也讓更多企業的線上線下業務比重出現反超,且消費習慣明顯改變,這些現象又進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策略。
物美集團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疫情期間,北京800多家物美超市門店正常營業,保障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不斷貨、不漲價,實行無接觸配送。
上述物美集團人士坦言,今年以來,老百姓(行情603883,診股)的線上需求出現很大增長,零售企業線上線下的一體化發展由此加速。幾乎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會使用APP下單,目前,物美集團的銷售有85%是通過APP實現的。
需求的增長帶來了業績。同花順(行情300033,診股)數據顯示,上市的批發和零售業上市公司中,以商超類業務為主業的企業獲取了可觀的業績增幅,永輝超市(行情601933,診股)等零售企業一度大放異彩。在這背后,全行業“觸網”功不可沒,直播甚至成了零售企業在今年的集體動作。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看來,直播解決了實體店疫情期間的銷售問題,甚至是生存問題。實體零售的直播是通過技術對零售經營資源進行供給側改革的典型案例,但是,換一個角度看,直播也是對零售企業經營能力的一次考驗和促進。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零售企業在開始直播時都是一路坦途,缺少有帶貨能力的主播成了行業共性,不過,也有不少企業隨后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直播道路:讓員工走上主播崗位。然而,受配套供應鏈能力的影響,瘋漲的直播業務也透支了部分企業的消費者好感度。
張峰認為,對零售企業而言,無論哪種模式,最終都要回歸與真正的商業本質,回歸到多方共贏的長期價值之中。
社區團購站上“風口”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零售企業嘗試尋找更多的業績增長點,而社區團購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送上了下半年發展的“風口”上。
11月12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了《連鎖超市經營情況報告(2020)》,報告顯示,以實體門店為主營業務的超市企業,社區超市成為發展重點。而線上銷售也是實體超市企業的重點,銷售規模小于10億元企業,主要通過社區團購來滿足顧客線上需求。
社區團購則是互聯網平臺企業以生鮮經營為切入點,利用社會門店資源和門店流量,對社區商圈和下沉市場的一次大規模的立體化的布局,以期實現新一輪的市場拓展和流量增長。應用得當,社區團購可以成為零售企業應對疫情的重要幫手,而社區團購不斷下沉的發展軌跡,也在沖擊和重構原來的競爭格局。
市場細分導致多種以生鮮為主營品類的零售模式蠶食傳統超市份額,并逐漸形成生鮮超市、線上生鮮電商等分流力量。實體超市企業也加大對生鮮商品的營銷投入并嘗試前置倉模式,線上生鮮銷售占比從21.3%提升至28.4%,前置倉數量由2018年占總店數的4‰增長為2019年占總店數的6.4%。
基于對這一市場的看好,包括多家互聯網巨頭在內的零售力量開始加大了對社區團購市場的瘋狂布局,低價成了搶奪市場的最好武器,但是,這也引發了不公平競爭打擊實體門店的種種議論。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對社區團購商品價格、市場壟斷、限制競爭、大數據殺熟等9方面做出限制。業內普遍認為,新規的出臺有利于規范社區團購發展,促進公平競爭。
數字化改造提速
縱觀零售行業的發展史,沒有哪一年的歷程像今年這樣,眾多變化讓從業者措手不及,而線下門店的價值,也依舊被從業者所看重。
對實體店的未來,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判斷:從用戶需求和供應鏈角度看,實體店有存在的必要性;實體店必須進行徹底的數字化轉型,提升管理效能,滿足市場需求;實體店能提供30分鐘配送到家、堂食、理發、洗衣修鞋等服務,提供線上不具備的消費場景。
便利蜂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2021年仍將保持門店快速擴張的態勢?!案鶕覀冏钚碌囊巹?,便利蜂2021年的門店數將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將位于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到2023年,便利蜂門店數將達到1萬家,在遠超日系便利店的同時,屆時也將躋身中國便利店行業的前五名。”
張峰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實體經濟數字化勢不可擋,實體企業的全面數字化才是零售行業真正的未來。實體店必須進行徹底的數字化轉型,這是對原有資源的有效復用,對于降低成本,包括店鋪成本、供應鏈成本、商品的采購成本等等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