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電商為何跌跌不休?“造假”質疑發酵怎么回事?
1月4日南極電商股價即跌停,1月5日再度暴跌超9.9%,短短兩天,公司暴跌19%,市值蒸發超60億。今日早盤,公司股價再度高開低走,跌幅持續擴大,一度跌超9%。南極電商自2020年7月13日的股價高點起,就已經開始了一路震蕩下跌的走勢,半年來股價已遭腰斬,跌幅超56%,市值蒸發超300億。
基于南極電商股價的閃崩,市場對其財務造假的猜測也再度發酵,即使公司發布了號稱史上最大的回購計劃,仍無法挽救股價的暴跌。作為電商概念股龍頭的南極電商,這次還能挺得住嗎?
造假質疑持續發酵 股價跌跌不休
南極電商前身是南極人,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上海。近年來公司不斷收購其他品牌,2012年起即取消生產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從聞名全國的保暖內衣品牌,做起了品牌授權生意,被稱為“吊牌之王”。
在本次暴跌之前,南極電商的股價從2013年到2020年年中最高點的七年間,漲幅已高達19倍。特別是2020年年初,公司股價走勢更是陡增,半年暴漲超100%。
因此近日的股價閃崩也讓3.5萬股民大跌眼鏡,市場上此前流傳的對公司體外循環的財務造假質疑也再度發酵。
早在2019年5月,興業證券曾經發布了一份體外循環造假的案例識別,其中提到體外循環公司常見的特點包括:凈利率超高、無明顯競爭對手、資產非常輕、高增速、高市盈率。
而后,舉例XX電商包括了以下疑點:凈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賬款;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
綜合來看,其具體舉例的數據顯示與南極人的財務數據高度重合。如:前五大客戶和供應商高度重疊的名單,實際控制人無其他體外業務卻頻繁進行的股權質押以及增值稅金額出現問題等。
但文章發布后,并未引發市場和公司股價的較大波動。
- 上一篇:2021汽車之家上市新消息:香港二次上市時間或在一季度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