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華創宏觀:邁開碳中和的腳步 各省最新政策梳理

      主要觀點

      前言:

      自2020年9月22日,總書記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后,“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持續快速推進中。本篇報告,著重梳理,2020年9月后,各地方出臺的針對碳達峰的具體舉措,分四類予以呈現。

      一、明確碳達峰時間點

      北京,開始考慮碳中和。“十四五時期,碳排放穩中有降,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上海,2025年之前達峰。廣東、江蘇提出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

      二、供給側:重在調整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降低能耗,減少一次能源消費

      1、嚴格落實差別化電價政策:如江蘇、甘肅、內蒙等。例如甘肅:2021年2月25日,發文要求對鋼鐵、鐵合金、電解鋁、鋅冶煉、電石、燒堿、黃磷、水泥等八個高耗能行業企業的產能,按照允許類、限制類、淘汰類分別執行的差別化電價政策。限制類每千瓦時加征0.1元、淘汰類每千瓦時加征0.3元(水泥每千瓦時加征0.4元、鋼鐵每千瓦時加征0.5元)。

      2、嚴控高耗能項目,優化產業結構。如內蒙、廣東、浙江等。如內蒙:從2021年起,不再審批焦炭(蘭炭)、電石、聚氯乙烯(PVC)、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燒堿、純堿、磷銨、黃磷、水泥(熟料)、平板玻璃、超高功率以下石墨電極、鋼鐵(已進入產能置換公示階段的,按國家規定執行)、鐵合金、電解鋁、氧化鋁(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除外)、藍寶石、無下游轉化的多晶硅、單晶硅等新增產能項目。如浙江,“到202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顯著下降,工業領域碳排放總量趨于穩定。”“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探索建立平均先進碳排放對標機制”。“對新上石化、化纖、水泥、鋼鐵、造紙等高耗能項目,原則上要實行用能權有償使用交易和差別化電價政策。”

      3、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例如山東,到2021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32%以上,加大煤電壓減力度。

      4、鍋爐以電替煤,減少碳排放。

      5、提高能耗降低要求。例如天津,要求2021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7%左右。這一目標高于2020年1%的目標。例如內蒙古,要求2021年全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這一目標高于十三五期間的5年14%。

      三、需求側:重點在綠色出行、綠色消費,減少一次能源消費

      1、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如北京、上海、山西等。北京,2025年前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上海,2025年目標,“個人新增購置車輛中純電動汽車占比超過50%。”

      2、推行綠色交通、綠色消費。例如浙江,到2025年,政府采購中綠色采購占同類產品的比例達到80%。深入開展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專項行動。序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四、其他:關注生態碳匯與低碳技術革新

      1、布局碳中和先進技術。2020年12月11日,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機構——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在南京成立。研究院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有關方面共同組建,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產品等開展研究,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此外,國家電網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也指出,要推動氫能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術研發。

      2、全面推行林長制,提高生態匯碳能力。

      風險提示:碳減排在供給側執行力度超預期,工業品價格超預期上行。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一

      碳中和重要時間線簡要梳理

      2020年9月22日,總書記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16-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碳達峰、碳中和予以部署。2020年12月下旬-2021年1月,各部委年度工作會議、各地方政府兩會對碳達峰、碳中和作出針對性工作安排。

      二

      各省最新碳中和相關舉措梳理

      (一)明確碳達峰時間點

      代表省市:北京、上海、廣東、江蘇

      北京,2025年之前碳排放下降。根據北京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時期,碳排放穩中有降,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

      上海,2025年之前達峰。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著力推動電力、鋼鐵、化工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廣東與江蘇,率先達峰。根據《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動碳排放率先達峰。”根據《中共江蘇省委關于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碳排放提前達峰后穩中有降”。

      (二)供給側:重點在調整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降低能耗,減少一次能源消費

      1、嚴格落實差別化電價政策

      代表省市:甘肅、內蒙古、江蘇

      甘肅:2021年2月25日,甘肅發改委等7部門發布《甘肅省高耗能行業執行差別電價管理辦法》,“通過差別電價引導高耗能行業加大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鋼鐵、鐵合金、電解鋁、鋅冶煉、電石、燒堿、黃磷、水泥等八個高耗能行業企業的產能,按照允許類、限制類、淘汰類分別執行的差別化電價政策。”。(注:限制類為加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10元,淘汰類產能生產用電加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30元。水泥淘汰類加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40元。鋼鐵淘汰類加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50元。)

      內蒙古:2021年2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召開全區能耗雙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自治區將進一步完善能源價格政策,全面清理取消對高耗能行業的優待類電價以及其他各種不合理價格優惠政策,嚴格實施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推動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促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

      一是自2021年2月10日起,取消蒙西地區電解鋁行業基本電費折算每千瓦時3.39分的電價政策,取消蒙西電網倒階梯輸配電價政策。

      二是自2021年2月10日起,自備電廠按自發自用電量繳納政策性交叉補貼,蒙西、蒙東電網征收標準分別為每千瓦時0.01元、0.02元(含稅)。

      三是繼續對電解鋁、水泥、鋼鐵行業執行階梯電價政策,2021年能耗標準和加價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執行。2022、2023年自治區工信部門研究制定更加嚴格的能耗標準,自治區發展改革部門明確加價標準,在現行水平的基礎上分別提高30%、50%。

      四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黃磷、鋅冶煉8個行業實行差別電價政策。2021年征收標準為限制類每千瓦時0.1元、淘汰類每千瓦時0.3元(水泥每千瓦時0.4元、鋼鐵每千瓦時0.5元),2022、2023年差別電價的加價標準,在現行水平的基礎上分別提高30%、50%。

      江蘇,2020年10月19日,《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對鋼鐵企業實施超低排放差別化電價政策的通知》,鋼鐵企業超低排放差別化電價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起執行至2025年12月31日。加價幅度見下表。

      2、嚴控高耗能項目,優化產業結構

      代表省市:內蒙古、廣東、浙江等

      內蒙古,《關于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見稿)》提出,“控制高耗能行業產能規模。從2021年起,不再審批焦炭(蘭炭)、電石、聚氯乙烯(PVC)、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燒堿、純堿、磷銨、黃磷、水泥(熟料)、平板玻璃、超高功率以下石墨電極、鋼鐵(已進入產能置換公示階段的,按國家規定執行)、鐵合金、電解鋁、氧化鋁(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除外)、藍寶石、無下游轉化的多晶硅、單晶硅等新增產能項目,確有必要建設的,須在區內實施產能和能耗減量置換。除國家規劃布局和自治區延鏈補鏈的現代煤化工項目外,‘十四五’期間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現代煤化工項目。合理有序控制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廣東,《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研究建立用能預算管理制度,嚴控新上高耗能項目。制定更嚴格的環保、能耗標準,全面推進有色、建材、陶瓷、紡織印染、造紙等傳統制造業綠色化低碳化改造。”

      浙江,《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加快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騰出用能空間180萬噸標煤。”2月5日,浙江省發改委發布《浙江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供給側核心內容包括:

      1)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到202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顯著下降,工業領域碳排放總量趨于穩定。”“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探索建立平均先進碳排放對標機制”。

      2)健全循環發展體系。“到2025年,全省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20%以上。引導廢鋼加工基地提標改造,……。以電器電子產品、汽車產品、動力蓄電池、鉛酸蓄電池、飲料紙基復合包裝物、輪胎等為重點,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

      3)打造綠色能源體系。“強化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4%,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400萬千瓦左右,風電裝機容量達到830 萬千瓦左右”。“對新上石化、化纖、水泥、鋼鐵、造紙等高耗能項目,原則上要實行用能權有償使用交易和差別化電價政策。”

      3、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

      代表省市:山東,浙江、山西

      山東,2021年2月7日,印發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主要目標:“到2021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200萬千瓦以上,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 32%以上;煤電裝機控制在 1中共江蘇省委關于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億千瓦左右,占電力總裝機比重66%左右。……加大煤炭煤電壓減力度。……關停淘汰30萬千瓦以下所在地區非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熱源燃煤機組,2021年關停規模200萬千瓦,升級改造規模100萬千瓦,3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裝機占煤電總裝機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

      浙江,《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8%,煤電裝機占比下降2個百分點;加快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騰出用能空間180萬噸標煤。”

      山西,2020年12月3日,發布《山西省光伏制造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11月18日,發布《山西省風電裝備制造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力爭到2022年,光伏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130億元”、“到2022年底,省內制造的風電整機裝機總容量達到600萬千瓦,實現翻一番的目標,帶動省內發電機、法蘭、塔筒、制動器等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發展。”

      此外,國家電網3月1日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方案要求,“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一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二是加快煤電靈活性改造……”“新增跨區輸電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十四五”規劃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到2025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0億千瓦,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到2030年,公司經營區風電、太陽能(行情000591,診股)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億千瓦以上,水電裝機達到2.8億千瓦,核電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到2025年,公司經營區分布式光伏達到1.8億千瓦。”

      4、鍋爐以電替煤,減少碳排放

      代表省市:四川

      四川,2021年1月14日,印發《四川省燃煤(油、柴、氣)鍋爐窯爐電能替代項目目錄(2021年)》的通知。“2021年開始,全省燃煤(油、柴、氣)鍋爐窯爐電能替代工作實行目錄制管理。原則上,年初印發目錄,7月底根據各地執行情況調整一次目錄。”1月印發的目錄中,共有111個項目,通過新建/改造的方式,完成燃煤鍋爐電能替代。

      5、提高能耗降低要求

      代表省市:天津、內蒙古。

      天津市,2月20日發布《關于印發天津市2021年節能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2021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8300萬噸標準煤以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7%左右。其中,單位GDP能耗下降幅度高于2020年1%的目標,也高于2019年的目標(2016-2019年四年復合下降速度為3.3%)。

      內蒙古,2月9日召開全區能耗雙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自治區已于去年12月底提前下達各盟市2021年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先行確定了2021年全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能耗增量控制在500萬噸標準煤以內的目標任務。”。這一能耗下降目標幅度高于十三五的年均下降幅度。根據內蒙古《“十三五”節能降碳綜合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區萬元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4%……”。

      (三)需求側:重點在綠色出行,綠色消費,減少一次能源消費

      1、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

      代表省市:北京、上海、山西

      北京,2020年10月29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2023年前,……培育3-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建成加氫站37座,……2025年前,……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再新建加氫站37座(共計74座)”。

      上海,2021年2月25日,發布《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2025年目標,“本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35%以上。……個人新增購置車輛中純電動汽車占比超過50%。公交汽車、巡游出租車、黨政機關公務車輛、中心城區載貨汽車、郵政用車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車,國有企事業單位公務車輛、環衛車輛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80%,網約出租車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總量突破1萬輛。”

      山西,2020年10月14日,印發《加快推進甲醇汽車產業發展和全省域推廣應用的實施方案》。主要目標“到2021年底,全省形成年產15萬輛甲醇汽車的產能,在太原、晉中、長治、運城等重點城市的出租車、網約車等領域推廣M100甲醇汽車5000輛,建成甲醇加注站100座以上。力爭到2022年底,全省范圍內開展3-5個(條)甲醇汽車示范運營項目(線路),推廣應用M100甲醇汽車超過2萬輛,全省建成甲醇加注站200座以上。”

      2、推行綠色交通、綠色消費

      代表省市:浙江。

      浙江省發改委發布《浙江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需求側核心內容包括:

      1)健全綠色交通體系。構建以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為主體的大容量快速客運系統,加快建設杭紹甬智慧高速公路。推動城市軌道交通、公交專用道、快速公交系統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新建智能公用充電樁5萬個、自用充電樁30萬個以上。

      2)持續推進綠色消費。推進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鼓勵公眾優先購買節能、節水、環保、資源再生等綠色標志產品。到2025年,政府采購中綠色采購占同類產品的比例達到80%。

      3)大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深入開展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專項行動,有序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勵消費者旅行自帶洗漱用品,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重復使用環保購物袋。

      (四)其他:關注生態碳匯與低碳技術革新

      1、布局碳中和先進技術

      代表省市:江蘇。

      江蘇:2020年12月11日,根據東南大學官網,“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機構——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在南京成立。”。根據2021年1月12日的報道《“達峰”“碳中和”未來已來江蘇準備好了嗎——碳排放四問》,“研究院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有關方面共同組建,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產品等開展研究,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地方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咨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解決方案。”

      此外,國家電網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也指出,“加快能源技術創新,提高新能源發電機組涉網性能,加快光熱發電技術推廣應用。推進大容量高電壓風電機組、光伏逆變器創新突破,加快大容量、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儲能裝置研制。推動氫能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術研發,加快C02資源再利用。”

      2、全面推行林長制,提高生態匯碳能力

      代表省市:安徽,河北

      安徽,2021年2月8日,印發《安徽省林業局2021年工作要點》,“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全面建設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努力創造更多安徽經驗。……全年計劃完成人工造林40萬畝,封山育林100萬畝,退化林修復70萬畝,森林撫育500萬畝;創建省級森林城市4個、省級森林城鎮40個、省級森林村莊400個。”。

      河北,據燕趙都市報《2021年河北省林草局將開展這些工作》報道,“2021年河北省林草局開展以下工作:……著力提升森林草原碳匯能力。2021年全省完成營造林600萬畝,其中造林綠化300萬畝,森林撫育300萬畝。”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桓仁| 铜川市| 平南县| 隆尧县| 康定县| 友谊县| 新宁县| 都江堰市| 马尔康县| 丰宁| 繁峙县| 长沙县| 临江市| 长葛市| 广宁县| 兴安盟| 筠连县| 广汉市| 连山| 启东市| 天镇县| 平远县| 江阴市| 邯郸市| 宜君县| 东山县| 曲水县| 阳春市| 麦盖提县| 汉寿县| 灵丘县| 会同县| 象州县| 德昌县| 璧山县| 资源县| 卢氏县| 石柱| 临安市|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