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我國汽車芯片短缺現狀:斷供風險逐步化解(2)
延伸閱讀:
集微網消息,汽車芯片短缺危機席卷全球,但豐田為何相對來說“受災”最少?該公司采用了獨特的芯片BCP策略,這一決策可以追溯到10年前的福島災難。
發生在2011年3月11日的福島災難,對豐田汽車供應鏈的打擊非常嚴重,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該公司意識到半導體的交貨時間過長,無法應對自然災害等破壞性的沖擊。
于是豐田提出了一項業務“連續性計劃(BCP)”,該計劃要求供應商為豐田儲備2到6個月的芯片,具體取決于從訂單到交付的時間。
消息人士稱,這就是為什么迄今為止豐田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全球汽車芯片短缺的影響。
深耕汽車音響系統、顯示器和駕駛輔助技術的哈曼國際公司(Harman)的一位知情人士說:“據我們所知,豐田汽車是唯一一家能夠從容應對芯片短缺危機的汽車企業。”
豐田汽車上個月表示,即使大眾、通用、福特、本田和斯泰蘭蒂斯等公司被迫減慢或暫停部分生產,其產量也不會因芯片短缺而受到嚴重影響,這令競爭對手和投資者感到驚訝。
與此同時,豐田汽車在截至本月的財政年度中提高了汽車產量,并將其全年利潤預期提高了54%。
有四個消息來源告訴路透社,目前汽車芯片短缺的細分領域中,最供不應求的芯片是微控制器單元(MCU),該芯片直接和汽車制動、加速、轉向、點火、輪胎壓力表和雨量傳感器相關。
在2011年福島危機之后,豐田改變了采購汽車MCU的方式。危機之后,豐田估計其采購的1200多種零件和材料可能會受到影響,并擬定了500項未來需要安全供應的優先項目清單,其中包括日本主要芯片供應商瑞薩的很多產品。福島危機過后,豐田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才將日本以外的生產恢復到正常水平,而原本只需要兩個月。
這對豐田的即時制造系統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因為零部件從供應商到工廠再到裝配線的順暢,以及如何保證有限的庫存最大化,是其維持產能效率的關鍵。在供應鏈風險已成為汽車行業特別關注的話題時,豐田準備在半導體領域打造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系統的供應鏈規則,并且實踐反饋相當不錯。
- 上一篇:基金市場跌了還能漲回去嗎?2021頻上熱搜基金再引熱議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