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的影響是什么?2021數字人民幣對行業影響解讀
中金公司報告摘要
近期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行情火爆,我們認為主要緣自部分投資者認可其“數字黃金”屬性。該類貨幣更準確的叫法應當為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是基于某種加密算法創建的數字貨幣。截至2021年2月18日,按市值排序,全球前兩名的加密貨幣為比特幣和以太幣,我們認為其行情火爆主要由于國際上部分投資者認可其價值,即加密貨幣在理想狀態下:1)可用于全球支付交易、交易匿名、費用低廉;2)沒有存儲成本;3)不由任何機構或組織決定發行量,例如比特幣協議限定了供給總量,因此使其具有類似于“黃金”的保值抗通脹屬性。但需注意的是,加密貨幣“去中心化”存在監管風險;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幣值不穩;基于區塊鏈的支付網絡難以實現實際生活所需的每秒交易筆數。
不同于美國私人組織機構設計推廣的加密數字貨幣,中國央行致力于研究并推出的數字人民幣(DC/EP)是基于國家信用的電子化現金,具有法幣地位。
1)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加速,數字貨幣的推出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連接起居民、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交易等需求。
2)央行數字人民幣是紙幣人民幣的替代、是電子化人民幣的一種,相比現金和銀行卡支付更為便捷,相比第三方支付具有法幣地位(即背后是國家信用)。
3)通過央行數字貨幣錢包,交易雙方可脫離中介機構實現點對點的貨幣交易和雙離線支付,實現隱私保護。
4)Facebook等機構計劃推廣穩定幣Libra(一套無國界的全球貨幣支付系統),可能對各國法幣造成未知的沖擊。
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后,我們認為金融服務形態可能發生改變,而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能力可能是未來市場競爭的重要因素。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后,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形態可能發生改變,既包括金融機構對基礎設施和服務渠道形態的改造,也包括對支付、存貸、理財、風控等業務流程的重塑。這些變化趨勢,從2013年起(互聯網金融元年)就已經初現端倪,我們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將加速這一過程,且更多銀行機構會深度參與其中,而非僅僅是互聯網公司。
雖然央行數字貨幣本身不會對行業競爭格局造成影響,但在如何銜接央行數字貨幣新系統、如何應對數字貨幣帶來的不確定性時,各家機構再次處于同一起跑線。我們認為,除了渠道、場景、數據運用、產品研發、基礎設施建設等競爭力驅動因素之外,數字化能力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明顯提升。
風險
我們認為創新和監管會呈現動態平衡的狀態。我們持續關注數字貨幣發展對金融行業的影響,也關注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包括數據安全及隱私保護、數據資產歸屬權、新型金融風險等。
- 上一篇:2021馬斯克采訪全文一覽:稱中國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大市場!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