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順豐控股現狀及問題分析:公司現在發展如何?
4月8日晚間,順豐控股(002352.SZ)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第一季度凈虧損9億到11億元,去年同期盈利9.0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該公司預虧10億元至12億元,去年同期盈利8.32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20 元/股至0.24 元/股,上年同期盈利0.21元/股。
回顧順豐控股往期業績,自2009年一季度有記錄以來,該公司一季度就未曾出現過虧損情況。即便在艱難的2020年一季度,其盈利額也只是同比跌28.16%。
從戰略布局看,最近數年順豐一直在穩健經營,但如果對更大的快遞競爭市場及電商市場加以分析會看到,最近兩年,順豐在快遞價格戰、電商增量博弈戰、新對手攪局等多重因素擠壓下,市場優勢地位出現了松動。
一直以來,順豐控股主要以高價商務件、中高端電商件的快遞業務為特色,運營策略有別于通達系的低價模式。2013年和2018年,順豐曾嘗試推出低價產品,由于降價幅度不足,公司在直營模式下難以產生明顯的規模效應,便暫緩了下沉戰略的推進。
據統計,快遞行業的電商件已經占據了超過80%的市場。通達系在阿里的助力下,借助加盟優勢、大量承接的電商件,快速放大了規模效應。同時,自帶流量的京東物流也在快速搶占市場。
2018年開始,順豐的窘境已有所顯現。在營收增長27.92%的情況下,順豐僅實現歸母凈利潤45.56億元,同比下跌4.57%。2019年上半年,順豐快件量增速為8.54%,大幅低于行業平均增速,且其核心業務時效件營收僅增長了4.02%。
此外,中通近年來對標順豐的高速發展,也在縮小著順豐的領跑優勢。2020年9月,中通通過在港二次上市,募集資金近百億港元。董事長賴梅松表示:未來中通的目標是在2022年達到25%的市場份額。
目前,中通已經是行業里擁有自主產權廠房、自有車輛和自動分揀設備最多的公司。2020年“是歷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有可能是前兩年的總和”,賴梅松說。
2020年三季度,中通單票運輸成本同比下降5分至0.53元,單票分撥成本同比下降3分至0.29元。整體看,中通已在業內形成了領先的成本管控能力。
同時,由于我國物流行業整體集中度不高、競爭相對同質化等原因,讓中國的物流產業整體停留于價格戰等低效競爭當中。行業格局分散,也給新玩家留出了成長的空隙。
2020年,從東南亞崛起,背靠步步高系資金以及拼多多單量的極兔進一步向上攪動了市場。起網一年內,極兔便已達成了2000萬穩定日單量,將競爭已是一片紅海的快遞市場進一步打穿。
4月8日,據《晚點 LatePost》報道:極兔完成了一筆18億美元的融資,由博裕資本領投5.8億美元,紅杉資本和高瓴同時跟投,投后估值78億美元。這一估值已超過圓通、申通、韻達的市值,僅次于在港股上市的中通。
順豐也承認,自己小覷了極兔等新玩家的力量。據“雪球”用戶記錄:3月18日,順豐高管在財報溝通會上談到極兔時表示,“規模再大也守不住市場,這是我們戰略角度看到非常深刻的教訓”。第二天,順豐股價最低下跌了9%。
- 上一篇:國泰君安:押上所有聲譽和戰績為鋼鐵而戰 重視板塊全年投資機會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