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均負債3.75萬美元 2020年底世界債務總額是多少?(2)
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債務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景氣持續位居低位,美聯儲、歐央行、日央行等發達經濟體央行,以及印度央行等新興經濟體央行,長期實施貨幣寬松政策。其中,歐、日央行還一直在實施非常規的量化寬松政策,主動向市場撒了大量的錢。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疫情期間,為了刺激增長,各個國家開始大規模發行債券,導致世界債務激增。特別是發達國家,更是在債務上一路狂奔。美國、英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等主流央行集體 “ 撒幣 ”,把整個世界帶入了債務危機的邊緣。
為什么大家要瘋狂發債?因為當下經濟的本質是:用明天的錢渡過今天的危機,只要今天的危機解除,經濟得以向上發展,創造出新的增量財富,到時候自然就可以把債還上。
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操作很骨感。
首先,未來要還得上當下欠下的債,前提是這筆錢能夠推動經濟向上發展,能把預期中的財富增量給創造出來,也就是母雞能不停的生出蛋來,實現這一點得滿足兩個條件:
1、為母雞營造良好的生產環境;也就是把錢花在科研、基建、投入到產業升級中,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2、不停的有可以下蛋的母雞。 也就是有能夠創造增量財富的企業和個體
當下的問題在于母雞青黃不接,老的太老,小的太小。當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經吃干抹凈,第四次科技革命卻依然沒有到來。人工智能為主導的這一輪科技周期暫時較難實現,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尚未形成完整的技術循環和集成化應用,實際應用仍顯碎片化,融合度仍有待提升。而諸如工業機器人、5G 等方面的技術進步,仍在探索當中,并未像上世紀 90 年代的計算機互聯網那樣,廣泛地應用于生產生活當中,帶來生產和組織方式的巨大變革。
此外,維持整個系統正常運轉的成本越來越高。當前來看,全球具備創造科技周期潛能的國家有美國、中國、日本和歐州。這些經濟體有的面臨著社會撕裂、有的人口老齡化,有的資源匱乏、有的受限于經貿摩擦。
- 上一篇:稀土行業新消息2021新聞:包頭市稀土扶持政策全文一覽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