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綜指30年來首次大改 上證綜指大盤指數為什么要改?
“上證綜指30年來首次大改”成為近期熱點話題。
6月19日上交所回應市場呼聲,計劃修訂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納入科創板、CDR相關股票;剔除ST、*ST股;延長新股計入指數的上市時間要求。
多家賣方和買方表示,此舉可以減小股指失真程度,減少新股上市初期波動;有利于市場優勝劣汰;真實反映滬市行業結構變化。修訂后的上證綜指收益能力會出現小幅改善。
若根據新編制方案進行歷史回溯模擬,有券商甚至推算出新上證綜指目前點位在4000點左右。有券商預判,新經濟公司有望為上證綜指帶來長牛行情。
為什么要改:企業盈利和指數表現背離
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委員提議對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法進行完善。事實上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修訂多有呼聲,比如提到“上證綜合指數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場結構變化”。
據了解,上證綜合指數發布于1991年,是A股市場第一條股票指數,核心編制方法至今未改過。
開源證券策略團隊認為“上市公司盈利和指數表現背離”。稱上證指數2000年以來年化收益率僅為3.75%,在所有主要股指中排名靠后,但從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角度看,上證指數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年化增長率和凈利潤年化增長率分別排名第5、第11。
上證指數作為表征上交所上市公司的標準指數,其近20年過低的年化收益率與較高的盈利增長存在明顯的差距,因此這也是市場認為上證指數“失真”不能完全反映經濟運行、上市公司發展情況的重要原因。
中信建投策略團隊表示,老編制方法有待優化。具體來看,指數樣本股為滬市所有上市企業,具有較高的代表性,但指數中金融地產、工業等傳統企業權重占比較大,截止6月19日,金融地產行業權重達到39.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很多信息技術等新興行業成長型企業大量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上證綜合已無法體現這一市場結構變化。
中信建投還從指數樣本股市值變化來分析。2010年底上證綜指樣本股總市值為21.88萬億,截止6月19日,上證綜指樣本股總市值為40.48萬億,增長約1倍,市值的增長情況與中國GDP的變化基本符合;但指數2010年底收盤于2808.08點,2020年6月19日收盤于2967.63,近10年指數漲幅只有5.68%,指數的走勢并沒能準確反映中國企業的成長變化。作為當前投資者觀測市場運行的重要指數,指數10年不漲原因被歸結為其“不合理”的編制方法。
為響應市場呼聲,進一步提高指數編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更加準確表征上海市場整體表現,上交所、中證指數公司6月19日表示,在聽取市場意見、研究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變化、借鑒指數編制國際經驗基礎上,持續研究并慎重啟動了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修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