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越高越好嗎?roe指標分析
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只能用一個指標來選股的話,我會選擇凈資產收益率,也就是ROE指標。”由此可見,ROE指標在巴神心中的地位。既然這個指標如此重要,那我們該如何使用呢?難道只是簡單的比個大小,roe越高越好嗎?ROE大的公司一定好于ROE小的公司嗎?
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02 /
我們先來做個假設。
假設我們選股的時候,有這么兩個標的:甲公司凈資產20億,去年凈利潤10億;乙公司凈資產100億,去年凈利潤10億。考慮到甲乙兩個公司的市場地位類似,成長性相差不大,所以市場給予了兩個公司相同的市盈率,假設是25倍PE,則兩個公司的市值均為250億元。
現在我們來選擇買入兩個公司的一個,你會選擇誰?
有人會回答,肯定是選擇甲公司,因為它的ROE是50%,而乙公司只有10%,通過這個指標輕松做出判斷。
但是如果我要再追問一句,為什么呢?我們買股票的買入價格并不是根據凈資產來確定的,而是根據市值來買入。甲乙兩家公司的凈利潤相同,市盈率相同,市值相同,買入價相同,為什么要買入ROE高的甲公司呢?
甚至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我們買入乙公司股票,還占了前人的便宜才對,畢竟相同價格買入乙公司,我們股票對應的凈資產,明顯要高于甲公司股票對應的凈資產(同樣25億買入公司10%股份,獲得甲公司凈資產2個億,而獲得乙公司凈資產10個億)。
按照這個邏輯推理,不應該是買入乙公司,即ROE低的公司,更有利可圖嗎?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3 /
其實上面的問題很好解答。
甲乙兩個公司,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情況下,我會選擇買入甲公司,即ROE高的那個公司。
為什么會這樣選擇呢?
首先,我們弄清楚一個概念,我們買入公司股票,并不是為了獲得“剩余價值索取權”,因為上市公司破產的情況發生的很少,我們根本不會去碰可能破產的公司,所以我們買入股票對應多少凈資產,這個不重要,甚至說沒有意義。
其次,很多投資界的前輩都表達過一個理念:資產是等價的,要想獲得同樣的利潤,公司必須擁有相同的資產。
而甲乙兩個公司,在獲得相同利潤的情況下,資產負債表中記錄的凈資產數據不同,那就證明,肯定有某些資產沒有被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中,這就導致了我們看到“不同凈資產產生了相同凈利潤”的“假象”。
而沒有被記錄進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巴菲特給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經濟商譽”。
巴菲特曾經這樣評價經濟商譽:“直接和間接的企業經營經驗,使我現在特別傾向于那些擁有金額很大的、可持續的經濟商譽,卻對有形資產需求很少的企業……在通貨膨脹時期,經濟商譽是一份不斷創造豐厚回報的大禮。”
經濟商譽不同于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科目,后者被稱之為會計商譽,是指企業在并購時,付出的成本大于被并購企業凈資產的部分。這一部分可能是有價值的,也可能部分或全部成為負擔。
而經濟商譽,則是企業自身創造出來的,對企業經營具有非常大的貢獻,并且可以彌補公司有形資產,為公司持續創造價值的東西。
拿貴州茅臺和順鑫農業兩個公司來舉例,假設兩個公司市值相同,盈利相同,但是貴州茅臺的凈資產只有順鑫農業的1/5,我們買股票時該選擇哪個呢?
答案肯定是茅臺,因為茅臺除了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還有非常大的經濟商譽是在賬面資產中找不到的,這部分可能是品牌、配方、口味等,這些是能夠給茅臺持續創造價值的、未被記錄的“資產”。
正因為貴州茅臺具有這部分經濟商譽資產,所以在兩個公司市值相同的情況下,可能茅臺酒比二鍋頭賣的更好,發展速度更快,更能抵抗經濟周期的波動。
總結來說,我們選擇高ROE的企業,是因為這類企業擁有著資產負債表上沒有記錄的“經濟商譽”資產,這部分資產會持續的為公司創造長遠價值。而且這些資產是金錢買不到的,不容易復制,為公司創造了堅固的護城河。
牛仔網微信號:牛仔網
- 上一篇:證券承銷商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功能
- 下一篇:股票的風險溢價怎么計算?計算公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