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注冊制真的來了 它意味著什么?
6月12日晚,證監會發布了《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創業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和《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等系列有關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與此同時,證監會、深交所、中國結算、證券業協會等也發布了相關配套規則,創業板注冊制真的來了。
根據安排,創業板注冊制的正式落地可能還要等到今年三季度,但創業板注冊制的發審工作先行,從6月15日起就“開門迎客”,開始受理創業板在審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并購重組申請,創業板的一只腳已經踏進了注冊制時代。
創業板試點注冊制,這是今年A股市場深化改革的頭等大事。實際上,自從去年7月科創板正式推出并試點注冊制以來,創業板的注冊制改革就成了A股市場的一大期盼。因此,創業板注冊制的落地,堪稱是眾望所歸。
那么,創業板注冊制對于市場、對于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本人以為,它至少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它意味著市場有了一個適當的炒作題材。A股市場總體說來仍然還只是一個投機炒作的市場,對于市場來說,炒作題材非常重要。而創業板注冊制就是一個很合適的炒作題材。創業板注冊制能給市場帶來什么,對于市場的投機炒作力量來說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創業板注冊制是管理層積極推動的,所以炒作創業板注冊制題材,是對創業板注冊制的熱烈歡迎,這種炒作不會受到管理層的打壓。也正因如此,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對創業板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炒作。所以,對于市場來說,創業板注冊制首先就是一個很好的炒作題材。至于炒作過后,會不會留下一地雞毛,那就不是炒作者關心的事情。
其次它意味著新股發行的提速。而這種提速是基于兩方面決定的。一是上市條件的放寬與降低,比如,特殊股權結構的公司也可以上市,甚至虧損企業也可以上市。二是審核放松了,在交易所過會,到證監會注冊備案,這樣IPO企業可以較為容易地通過上會這一關。如此一來,更多的企業就可以上市了。如目前科創板每周完成注冊備案的IPO公司數量基本上可以與主板市場核發的IPO公司數量平分秋色。有關部門以及一些業內人士積極推動或主張注冊制,實際上正是看中了注冊制帶來的融資功能的加強,可以讓更多的企業發股上市。
此外,對于投資者而言,注冊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投資風險的增加。比如,新股發行加快了,IPO公司數量多了,這本身上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平庸公司上市。同時IPO審核放松了,一些有問題的公司也會混進市場,這都是市場的投資風險所在。而且一些游戲規則的改變,同樣也加大了市場的投資風險。比如漲跌幅放寬到20%,這本身是一個中性政策,但對于更多的中小投資者來說,市場振蕩的加劇,更容易增加投資者的損失,而不是增加投資收益。并且注冊制下的上市公司退市更容易了,但目前上市公司退市的損失幾乎都由投資者來承擔,因此,退市公司越多,投資者承擔的投資損失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