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注冊制交易規則全面解讀 股民們該如何應對?
這兩天盤中大家最關注的消息就是創業板的注冊制改革。具體的內容各大新聞都說爛了,很多內容和我們炒股的關系不大的就不重復了。影響我們操作的制度強調一下。
交易制度方面,主要有五大變化:
1)放寬漲跌幅比例,將創業板股票漲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且存量部分也將同步實施。
解讀:以后所有的創業板漲跌幅擴大了,地天板就是40個點,天地板也是40個點,更加刺激了。
2)優化新股交易機制,對創業板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并設臵30%、60%兩檔停牌指標以穩定價格防止過度波動。
解讀:新股一周就可以大致炒作完畢,次新股可能就沒有那么吃香了。
3)引入盤后定價交易方式,允許投資者在競價交易收盤后,按照收盤價買賣股票。
解讀:收盤后可以以收盤價買賣股票,現在的制度是集合競價才可以參與,集合競價后就一錘定音了。
4)優化兩融制度機制。創業板注冊制下發行上市股票自首個交易日起可作為兩融標的,推出轉融通市場化約定申報方式,允許戰略投資者出借獲配股份。
解讀:給了一個做空的渠道,你可以借股票去賣,等便宜了又把股票買回來還給別人。
5)優化其他微觀機制安排。包括設置單筆最高申報數量上限,對連續競價期間限價申報設臵上下2%的有效競價范圍,調整交易公開信息披露指標,新增股票特殊標識等。
解讀:給個標記,方便辨認。單筆上限用處不大,因為可以連續的排單,還是可以拉直線。
以上就是交易制度的一些改變,總的來說,變化的部分不大,很多人擔心變化后現在的玩法是不是會變。我們認為會變也不會變。
會變的是死的量化指標,比如我們現在用最高板的變化來代替周期的運動變化,以后不能數板了。這個指標就有可能失效。這就是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