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迎來最新改革 交易規則和以往的創業板有哪些不同?
創業板的改革腳步一直沒有停止過,今年的創業板又迎來了一個大改,那就是創業板注冊制,很多投資者也知道改革意味著相關的制度也會改變,那么目前創業板新規則有哪些?和以往有哪些不同?
創業板注冊制,相信大家對這句話并不陌生,已是說了5,6年的老腔調了,期間一直沒能落實,然而在昨晚居然被實錘,開始正式啟動,瞬間引爆全網。27日晚間11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對于此次創業板注冊制,很多投資者都有著共同的疑問,比如門檻、股票漲跌幅、退市等制度的設定以及對市場和板塊的影響。
創業板注冊制總體借鑒了科創板的核心制度安排,規則上基本一致。總體方案實施后,新申請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的個人投資者,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10萬元人民幣,并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在此前已經開通創業板的投資者可繼續參與交易,不過對于注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的創業板股票交易,需重新簽署新的風險揭示書。而不符合準入條件要求的投資者,可以通過認購公募基金等產品的方式參與。
交易制度方面,在創業板注冊制后新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后日漲跌幅限制在20%。為減少拉抬打壓和大額封漲跌停等異常交易行為,抑制股票短期炒作,設置單筆申報數量上限,限價申報單筆數量不得超過10萬股,市價申報單筆數量不得超過5萬股。
同時在股票退市程序方面進行了簡化。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并完善了退市標準,取消單一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引入“扣非凈利潤為負且營收低于1億”的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新增市值退市指標,設置了退市風險暨*ST制度,強化風險揭示。
科創板去年在這樣的規則下開始試水,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科創板很少出現漲停,并且漲停第二天往往沒什么溢價。我相信很多人會直接拿科創板來推斷創業板注冊制以后的情形。其實,科創板和創業板規則即便是一樣,結果上也會相差不小。
科創板門檻50萬已經把很大一部分的散戶隔絕在外了,很自然的,玩的人少了,成交量也就少了。一個游戲玩的人少了,無論游戲多精彩,都很難讓人熱火朝天。但創業板不一樣,首先是資金門檻的限制較低,大部分投資者都能參與,加上在此之前就已經開通創業板權限的投資者,能參與游戲的人就很多了,游戲自然就能火起來。不要以為限定這樣的規則,就不會有資金去爆炒,反而在部分規則的放寬之下,游戲會變得更加有趣,漲停板敢死隊的玩法,不僅不會退化,反而還會更加刺激。
隨著創業板注冊制落地,券商與創投等將明顯受益。這一點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任何吸引資金入場的信息,首先都會利好券商。而創投則是直接對標科創板。其次便是利好中小市值的創業板個股。創業板注冊制的落地,可以顯著地提升創業板市場活力,再疊加前期再融資新政,中小市值創業板個股將更加活躍。最后則是直接融資且需求發展較快的行業板塊,比如5G新基建,生物醫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