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券商指數高漲 “牛市”特征明顯
牛市中缺乏理性。即使我們不看好什么標的,往往過兩天就被打臉。但是投資人要記住,投資在于選擇,誰都沒有能力這個市場4000多只股票都買一點。我們必須選擇相對收益可靠,風險較小的標的公司。如果你只是想隨風飄一把。一般你就去找新高的股票。越是在新高附近的股票,在牛市跳得越高。然后,記住跳車的時候不會有人來提醒你。你只能憑借一定的感覺。
以前的牛市,漲跌停板制度下,有很多漲停敢死隊,一早起來,他們不分析業績,直接漲停板上面掛單,能成交多少就成交多少。然后賭第二天連板。這種玩法,基本也不需要和我們探討方法,關鍵是心無牽掛,逃命夠狠,買入不糾結。萬一賠本了,不罵娘。
普通投資人,還是要隨著大方向,做一些穩健的投資。一般牛市的市場會有很多浪組成,每一浪的突破,都是一個放量的過程。當量放大到一定程度,市場短期承接力度不足。就會回調,回調過程中會縮量。調到位了,再放量。放量后,看能不能突破前期高點。只要站上前期高點以上,那就有一個新高度,循環往復。
而牛市中,每一次突破都是券商股打頭陣。這是牛市風向標。而券商打高之后,會需要科技股,消費股輪番表現,也有可能是先進制造業。最后回調的時候,防御性的醫藥對沖下挫。但如果券商股起來了,曲高和寡,其他科技股和周期股沒有跟上,那么券商股會力有不逮形成階段性頭部。說白了,券商股是吃牛市交易量的,光券商股自己和自己交易,是不足以推動牛市發展的。所以每個牛市都要有主力板塊。
今日券商指數高漲,“牛市”特征明顯
券商指數今天再次拉升,帶動大盤上行,2015年牛市特征再現。
近兩周資金從上半年漲幅強勢的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板塊轉向前期超跌的非銀金融,估值修復或也是市場走強背景
個人投資者情緒高漲,國內流動性寬松環境持續
投資者熱情高漲,百度對“牛市”關鍵詞的搜索指數一周內飆升30倍,國內流動性環境的充裕也帶來增量資金進場。近兩周以來,公募基金募集份額持續走高,某基金單日完成超700億份的募集,為市場短期上行提供資金支持。
重申牛市預期,低估值板塊將出現輪動,金融股補漲的邏輯:
從成交量來看,牛市已經歸來。股市有句話叫量在價先,自金融地產等權重板塊帶領上證綜指突破3400點, A 股已連續 7 日成交額突破萬億,7 月 9 日兩市更 是成交 1.7 億元,逼近 2015 年牛市高峰值時水平,創出近 5 年新高。期間非銀、有色、 地產、鋼鐵等前期滯漲低估值的金融地產和周報板塊有明顯上漲,科技和消費板塊也有 脈沖式輪番表現,整體來看,市場表現為低估值藍籌帶動下的牛市回歸“普漲行情”。
牛市預期下的投資策略:堅守核心資產應對風格均衡
短期,我們認為后市資金博弈低估值仍可持續,目前仍在擴散途中,但快速拉漲也將加大波動。其一,萬億成交額過后,市場往往存在一定慣性,在未有明顯利空情況下, 在穿越指數阻力位后,后續上漲有一定空間,但可能存在較大放緩可能;其二,暴漲過 后的金融地產低估值低倉位的相對優勢仍存在,只是“性價比”隨著暴漲有所弱化,目 前銀行 PB 不足 1X,券商 PB 2.3X 較歷史中值 2.7X 估值仍有提升空間;其三,2020 年二 季度業績改善有支撐,中報窗口期業績“下殺”概率較小,前期市場普遍對經濟修復的 預期并沒有過于樂觀。
中長期,我們認為風格演化將呈現“均衡-分化-再均衡”,堅守已有的消費和科技 核心資產仍是必要選擇。一是,消費和科技仍是全年主線,目前宏觀經濟處于弱復蘇,5 月工業企業數據顯示需求端并未有明顯改善,低估值板塊中除券商和保險外,銀行、地 產、周期等領域未來景氣趨勢仍不明朗,因此估值修復到位后,可能重回前期“分化”, 若后續經濟復蘇趨勢得以確認,風格將轉向“再均衡”。二是,從公募機構角度,2010 年以來,風格切換主要集中于消費和成長板塊,背后對應著我國由后工業時代向消費為 主、制造業升級的產業格局的轉變,歷史上公募對金融地產和周期板塊超 3 個季度的時 間窗口屈指可數,加倉背景均存在于宏觀經濟或行業周期的明顯復蘇,即便是能保持連 續 2 個季度的倉位提升,配置比例提升大多在 5 個百分點左右,跑 α 收益仍需依賴高估 值可被景氣度消化的 A 股核心資產。
本輪牛市的宏觀背景:
1,海外各國央行在疫情發生后均采取了流動性寬松政策:美聯儲資產負債規模不斷擴張,截至6月30日美聯儲總資產約 為7.01萬億美元,較2月底擴張約1.7倍,推動了全球資產二季度普漲。海外市場的寬松流動性以及對下半年全球經濟的樂觀復蘇預期或將持續推動A股上行。
2,信貸帶動經濟復蘇, 6 月社融 3.43 萬億,存量同比增長 12.8%,較前期 12.5%持續放量。一方面,持續 放量背后對應著逆周期調節發力,企業融資整體需求保持平穩,其中 6 月企業新增中長期貸款達 7348 億元,明顯好于去年同期的 3753 億元;此外,6 月委貸+信托貸款同比沒 有明顯收縮,企業債券融資同比改善仍顯著。
3,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投資者或逐步提升權益資產配置比重
由于全球及中國的利率環境持續下行、中國資管新規背景下理財產品收益率走低,投資者的投資偏好或發生轉變。隨著近期股票市場的走高,預計更多市場資金可能伴隨市場趨勢轉向權益類資產,并提振股票市場的樂觀情緒。
4,資本市場開放牛。A股對外開放的腳步逐漸加速,陸股通市場成交額占全市場的比重近年穩步提升。對比日本和中國香港市場,海外投資者交易額的占比約占一半,A股市場的外資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間。2014年11月滬港通開啟,2016年12月深港通也相繼開啟。截至2020年6 月末,滬深港通共包含1378只股票,總市值為56.9萬億人民幣,占A股總 市值的88.5%。2019年,滬深股通的成交額達到9.76萬億人民幣,占A股 總成交額的7.7%。
核心藍籌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短期布局中報行情:從行業來看,中報業績較好的企業仍主要集中于疫情直接受益的醫藥、食品、計算 機(軟件服務)行業,以及前期訂單積壓及景氣度向上的電子(消費電子、半導體)、電 氣設備(風電、光伏)、化工(化學原料)等行業。整體看,二季度高增長行業與一季 度差別不大,海外疫情的沖擊對 A 股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并不明顯。從龍頭企業披露的 業績原因變動來看,二季度雖然受益于國內疫情好轉,企業業績有所改善,但多數公司 也紛紛表現,由于一季度的大幅拖累可能使得 2020 年上半年整體的業績增速仍面臨壓力。僅有少數行業的龍頭公司在 2020 年中報窗口能錄得正增長。結合股價表現來看,目前 A 股中報“績差”公司公布業績時,當日股價會表現為明 顯下跌,“績優”公司當日股價也會有明顯反彈,顯示在近期市場對業績的關注較高。
7月投資策略:保持牛市思維,不懼波動
短期金融地產的低估值板塊存在博弈機會,但中長期仍需堅守核心資產。大盤指數 過快上漲后,資金驅動將面臨中報業績大考,市場波動加大。近期市場風險主要關注入 市資金監管和中美關系反復。6 月社融仍保持 12.8%的高增速,信貸高增顯示短期經濟回 升,Q2 企業盈利改善可期,消費和科技板塊 2020 年中報業績增長無壓力,但核心 CPI 保持下行,表明下游需求偏弱,中長期來看,受益經濟復蘇估值修復到位后,后續市場 風格“均衡”仍將轉向“分化”,跑α 仍需依賴高估值可被景氣度消費的 A股核心資產。
配置建議:博弈補漲,堅守核心資產。1)低估值但業績有持續改善空間:券商、保 險;2)低估值且邊際需求良好:地產、建材、煤炭、有色、機械;3)“新基建”:5G 基建、云計算、電氣設備、新能源汽車;4)可選消費中的汽車、消費電子、家電、影視、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