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多路并進 相關企業密切關注
新冠疫苗多企業多路線并進,中和抗體或成有效補充:WHO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28日),全球已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研發項目達到26個,臨床前項目多達139個,從技術路線看,核酸和重組疫苗占據半壁江山,各路線都有優缺點;國內也在多路線并進,龍頭疫苗企業積極布局,其中康希諾(行情688185,診股)/軍事醫學研究院(腺病毒載體疫苗)、科興(滅活疫苗)、北生所(滅活疫苗)、武漢所(滅活疫苗)、智飛/中微所(重組蛋白疫苗)、沃森/艾博生物(mRNA疫苗)、復星/BioNTech(mRNA疫苗)、康泰/艾棣維欣(DNA疫苗)進展相對較快;海外企業Moderna/NIAID(mRNA)、牛津大學/AZ(腺病毒載體)、Inovio(DNA)、BioNtech/輝瑞(mRNA)進展較快。目前君實生物(行情688180,診股)、禮來和再生元都在布局中和抗體等前沿治療藥物,預計新冠疫苗仍是疫情防控的“勝負手”,中和抗體將是有效補充。
現有疫苗臨床數據較為良好,戰勝新冠疫情曙光來臨:部分進展較快的項目公布了初期臨床數據,我們選擇2個腺病毒載體疫苗、2個滅活疫苗及2個mRNA疫苗的數據進行分析,總體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數據良好,部分疫苗能同時誘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從WHO統計,截止7月28日,已有6款疫苗登記III期臨床試驗,分別為牛津大學/AZ(腺病毒載體)、科興(滅活)、武漢所(滅活)、北生所(滅活)、Moderna(mRNA)和BioNTech(mRNA),國內占比50%,預計年底前三期數據將逐漸公布。中和抗體方面,再生元中和抗體雞尾酒療法進入臨床3期,君實生物JS016和禮來的LY-CoV555目前處于I期臨床。戰勝疫情的曙光逐漸來臨,國內疫苗和創新藥企業在全球的地位凸顯。
政府有望推動新冠疫苗迅速放量,受益企業業績彈性大:參照2009甲流HIN1疫苗的國家采購收儲,預計此次新冠疫苗也將以國家采購為主,假設每人份30、40、50、60、70元估算,預計國內企業新冠疫苗在國內、國外市場潛在空間合計超過500億,有望為國內疫苗企業帶來250億元以上的利潤彈性,成功獲批新冠疫苗的企業有望角逐受益。我們判斷眾多疫苗中,預計進度領先的2到3條路線有望成為優選,建議關注進度靠前、臨床數據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較好的項目和研發企業。同時考慮到本次疫情史無前例,屆時相關企業的產能問題也會成為放量彈性的依據,我們判斷部分有產能空余的疫苗企業將有望以CMO形式會承擔合同生產,也建議關注相關產能建設較為突出的企業。
建議關注
康泰生物(行情300601,診股):和艾棣維欣合作的DNA疫苗進入臨床I期,自主研發項目預計在臨床前
智飛生物(行情300122,診股):和中微所合作的重組蛋白疫苗進入臨床II期
君實生物(688180/1877.HK):中和抗體JS016進入I期臨床
復星醫藥(行情600196,診股):和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國內進入I期臨床
華蘭生物(行情002007,診股):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滅活疫苗預計處于臨床前
康希諾( 688185/6815.HK ):腺病毒載體疫苗II期臨床完成,數據良好,III期臨床即將開始
沃森生物(行情300142,診股):和艾博生物合作的mRNA疫苗進入臨床I期
西藏藥業(行情600211,診股):和斯微生物合作的mRNA疫苗預計處于臨床前
冠昊生物(行情300238,診股):參股ZY Therapeutics布局mRNA疫苗,預計處于臨床前
風險提示:疫苗研發進展不及預期、疫苗研發失敗、疫苗價格過低、放量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