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金融機構要集體降薪?四大行凌晨緊急回應!150多萬員工松了一口氣
作為金融業的“金飯碗”,銀行從業人員近期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近日,網上有關國有金融機構要降薪的傳聞引發熱議。一則聊天記錄顯示,應政策要求影響,全國金融業要全體降薪,銀行業人士普遍表示,降薪已是“常態”,甚至有基層從業人員感嘆,已“降無可降”。
8月7日凌晨,四大行集體回應薪酬問題,稱目前沒有降薪安排!XXX萬員工終于吃了定心丸。
四大行回應薪酬問題
據新華社7日凌晨報道,中國工商銀行(行情601398,診股)、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中國建設銀行6日回應薪酬問題。
中國工商銀行表示,2019年,根據國務院部署,財政部推動實施了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按照市場化原則核定工資總額。工資總額與整體經營情況相掛鉤,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決策確定。截至目前,工行沒有統一降薪的安排。
中國農業銀行表示,農行2019年工資總額按照財政部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政策核定,遵循市場化的基本方向及公司治理機制的相關要求,與農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今年目前沒有降薪的計劃和安排。
中國銀行表示,2019年,根據國務院工作部署,財政部推動實施了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按照市場化的原則核定企業工資總額。中行按照改革后的政策規定,通過公司治理程序確定工資費用,職工工資與企業效益實現同步增長。目前,中行工資費用預算中尚無降薪安排。
中國建設銀行表示,建行工資總額按照財政部制定的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核定,遵循市場化基本原則和公司治理要求,2019年工資增長與利潤增長保持匹配。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和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建行積極支持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加大向實體經濟讓利力度,與企業共克時艱、共生共榮。目前沒有降薪的計劃安排。
四大行員工吃下定心丸
據基金君從四大行的2019年年報統計,員工一共有156萬人之多。而從各家銀行披露的年報中,通過特定會計項目,可以大致判斷各家銀行的員工薪酬福利情況。
通過“本期工資總額=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公式,來大致計算各家銀行年度支付工資,再根據披露的員工數量,計算平均收入,當然有很多基層員工可能感覺自己總是被平均了。
同時,由于各家銀行年報披露的口徑不一,員工人數和工資收入的統計中會有所偏差,但大致能反映出各家銀行的薪資水平。
據基金君統計,去年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月工資墊底,分別為2.23萬元、2.38萬元,郵儲銀行(行情601658,診股)、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也排名靠后,月薪均不到2.6萬元。
銀行降薪傳聞發酵
近日一則關于金融業集體降薪的消息昨日傳開,其中還點名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將降薪20%。中信銀行(行情601998,診股)總行人士表示,目前并未接到降薪20%的正式通知。今年以來工資出現明顯下調,住房補貼、旅游費等福利也都取消發放。中信集團現擬在全集團開展“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專項工作,并且要實現2020年度開源增效50億元、節流降本100億元的目標。
據證券時報報道,北京一國有金融機構人士透露,其公司內部此前已“放風”,由于今年公司總的薪資額度減少,員工績效獎金會有所下調,但個人總的薪資降幅不會像市場傳聞的那么高。
另有銀行總行人士表示,該行內部年初就傳聞要降薪,彼時計劃是未來三年每年總收入略微下調,今年的降薪已在發放的獎金中體現,但月度發放的工資并沒有變化。
一大行基層員工表示,相比于股份制銀行等其他銀行,國有大行的薪資水平本就不高,再降的空間有限,且近些年隨著銀行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有的員工實質上已有變相降薪。
曾有大行高管在公開場合提過,該行的成本收入比已經很低了,員工太辛苦,他們的收入和福利未來應該得到改善。
在2020年1月,財政部印發《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實施細則》(財金函〔2020〕4號)(下稱《實施細則》),確定了國有金融機構的工資計算公式。
《實施細則》明確,金融企業工資總額增長以貫徹落實國家宏觀政策,服務微觀經濟、服務實體經濟為重點,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等因素合理確定。計算公式為:
當年工資總額=上年度工資總額基數×(1+W),其中W為工資總額增幅,以Y作為函數計算確定;Y=聯動指標增幅×綜合考核系數。
W和Y的函數關系如下:
當-20%≤Y≤20%時,W=Y;
當Y>20%時,W=20%+arctan(2.5Y-0.5)×20%/π;
當Y<20%時,W=-20%+arctan(2.5Y+0.5)×20%/π。
國有金融企業工資總額主要是受到凈利潤增幅影響,若凈利潤增幅為負,企業工資總額或將下調。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就提到過銀行利潤下滑的可能。5月24日,央行研究局課題組在《中國金融》雜志上發表的《客觀看待第一季度銀行業利潤增長》一文中提醒,中國銀行業利潤不排除年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