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M未來和實體商業或有一戰
●長江商報記者陳妮希
“C2M”這個詞雖然還不太為大眾所熟知,但絲毫不影響電商平臺不遺余力地推廣。
進入2020年,淘寶的特價版、天貓的聚劃算、京東的京喜、蘇寧C2M平臺、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紛紛將C2M產品作為重頭戲,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競爭的新賽道。
在電商進入新一輪流量爭奪賽的當下,C2M能否成為電商巨頭進軍下沉市場的“催化劑”?行業之爭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爭什么
阿里作為C2M的先驅者,也是在這兩年發力C2M。2019年內,阿里聚劃算推出“廠銷通”系統,淘寶事業群成立了C2M事業部;3月26日,淘寶正式發布C2M戰略,依托核心數字化能力幫助產業帶工廠升級為“超級工廠”,同時,淘寶特價版APP正式上線,當日便登上AppStore應用免費榜第一。
對阿里巴巴而言,本次突出C2M的戰略地位,是為了將工廠直供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汪海表示,阿里要通過大數據體系和技術能力指導工廠制造消費者喜歡的商品,這是C2M的核心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阿里之后,各大電商平臺幾乎都在C2M有所布局,并完成了前期的落地動作。京東稱在C2M領域已形成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和開發能力,推出“京喜”,未來3年將累計發布1億種新品及C2M產品;蘇寧則發布C2M生態,重點打造C2M平臺;拼多多升級新品牌計劃,把新品牌計劃從“單廠扶持”向“產業帶激活”快速推進。
從市場規模來看,C2M行業還尚不到萬億級市場,市場滲透率也不足5%,這點甜頭,對于年成交量動輒破千億的頭部電商而言微不足道。如此,還要爭相入局,究竟是要爭什么?
多位互聯網觀察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吸引流量和用戶,從而進一步加速下沉市場步伐。”
在互聯網流量遇天花板之際,三四五線城市被看作消費增長的主要增長點,電商市場仍有開發空間。根據Mob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下沉市場用戶規模為6.7億。且我國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正逐漸靠近一二線城市,兩者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預計未來10年中,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潛力將被激發。
針對下沉市場對價格比較敏感的特點,C2M模式以工廠直供為核心,去掉多重中間環節,可以更好地幫助電商和制造商滲透到下沉市場,這也就是為何電商平臺要用真金白銀去補貼工廠生產的重要因素。
對于電商平臺而言,下沉市場一直是現如今電商平臺的藍海地域,如果能夠消化這一部分的市場,電商平臺的控制力將得到大大的增強。
有多難
從定位上來看,淘寶特價版與“超級工廠計劃”,與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頗為相似。為此,曾有分析指出,阿里巴巴推出C2M戰略輔助特價版賣貨,可以說對于拼多多的態度從防守變為進攻。
不過,在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趙悅看來:“阿里做C2M模式,一方面是為平臺引流和進軍下沉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阿里相對成熟的供應鏈科技服務能力探索更多的增長點。”相對于其他的電商平臺而言,阿里早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電商平臺了,而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型的技術服務公司,淘寶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表示,其具備非常強的大數據、云計算、IOT等數字化優勢,可以對8億消費者市場需求做到精確洞察,提升商品企劃的精準率。另外超級工廠計劃因背靠阿里巴巴經濟體生態服務優勢,可以整合阿里巴巴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為工廠提供全鏈路服務,降低經營成本。
在思路上,京東和阿里的想法是一致的,也在做全鏈路的科技服務商。而且,從目前幾家巨頭布局情況來看,能夠整合供應鏈、提供金融、物流等一站式服務的平臺,也僅有這兩家。
對于C2M模式而言,最吸引流量的地方,在于打造“爆款”;而對于電商平臺而言,如何助力工廠出爆款,其實門檻不低。電商專家、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魯振旺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得有強大的流量和用戶,還需要強大的數字化運營能力和生態服務能力,這每一項要求背后,都需要重金投入和管理運營。”這就意味著,真正有能力去做C2M的電商平臺,其實存在于巨頭之間。
C2M模式對技術依賴程度較大,如果產業鏈智能化改革較慢,將無法滿足市場上消費者的個性化訂單需求,行業發展減緩。“中國從來不缺工廠,缺的是能達到定制化且規模化生產要求的優質工廠。”趙悅舉例,賣得好的C2M商品,需要產能跟得上,才能賣爆。但對于大多數的工廠而言,很難在短時間內去為了極少數消費者的需求而改進生產線,往往更換一套設備就要好幾十萬的投入,工廠即使有心也無力跟上。
如此一來,如何找到這些領頭羊的工廠去進行合作加速爆款進程,對電商平臺供應鏈運營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趙悅補充:“電商C2M模式之爭,到最后其實就是供應鏈能力和資源之爭。”這也表明,對于缺乏供應鏈掌控能力的中小微電商平臺而言,要想通過C2M模式去撼動電商格局,幾乎是難于上青天。
縱觀近年來,C2M模式雖逐步脫離了過去的小眾化,但真正做出成績的并不多。除了淘寶、京東外,“可以感覺到拼多多在C2M策略上是由一些規劃的,只是動作不太多。”在趙悅看來,早些年憑借低價策略迅速在下沉市場收割了流量“韭菜”的拼多多,在面對阿里、京東、蘇寧等巨頭來搶食這塊蛋糕,對于產業鏈整合能力的短板就愈發明顯。趙悅認為:“相對而言,拼多多C2M策略是另一套打法,更多的偏向于戰略投資或者合作。”成效如何,尚待時間鑒定。
還有一戰
事實上,在電商之前,最早的一批“定制服務”都是線下實體商業實施的。比較知名的是萬達在2017年推出的一個數字化實體商業共享平臺,被認為是實體商業邁向C2M模式的首次嘗試,該平臺整合萬達體系各業態數據,深挖海量商品特點,對商品入庫、出庫和盤貨形成GPS追蹤和可視化,進而指導萬達零售、商業倉儲、物流管理等生產經營,甚至以C2M模式反向影響到上游制造環節。
然而,C2M模式的核心——數字化天生自帶互聯網“基因”,線上抓取數據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很多實體商業對市場的了解遠不及電商平臺來得全面。再加上實體商業作為到達消費者手中最后一環,和品牌商之間有著多年的“交情”,利益是環環相扣。而C2M反向定制若通過實體商業直面用戶,和品牌方之間必然存在矛盾,實體商業也很難做出取舍,導致C2M模式在實體商業里發展一直處于初級階段,難見革命性成長。
實體零售企業要真正做到以顧客為本,創造契合消費需求的“爆款”,順應C2M創新發展方向將是大勢。一位經濟觀察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未來實體店在和電商在C2M相互競爭中,最大的意義不在渠道模式,而在于是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隨著C2M模式的推進,極致性價比和個性化定制商品將在二者之間得以快速成長,形成實體商業和電商之間互相取長補短的局面,實則共同促進著零售業的健康發展。”
- 上一篇:2019首富沉浮啟示:跨界與高杠桿埋病根
- 下一篇:中國-瑞士能源工作組首次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