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循環是大力宣傳的新概念 將向科創領域集中
目前對國內市場的討論日益增加,“國內大循環”的概念被提了出來。此概念是根據疫情、國內經濟、世界格局提出的,很大程度彰顯政策的全面性,也讓國內經濟模式有較大的變化,同時也彰顯改革開放的決心,促進經濟增長。
我們來回顧一下相關官方表述:
- 5 月 14 日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5 月 14 日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5 月 23 日政協聯組會: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7 月 21 日企業家座談會: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 7 月 30 日政治局:再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短短不到兩個半月,四次重要會議上都有提及,足見其分量。國內大循環的提出是應對內部環境做出的對策,也是一個中長期戰略發展的選擇。國內大循環背景: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大多都是中長期的,必須以持久的角度加以思考認識。并明確要求,完善宏觀調控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因此我們理解的國內大循環,并不是短期的,而要更多以長期的,需要以長期的視角理解。
同時歷史也證明,在一個長期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一切要素都會循著政策主線走,最終社會融資不斷地、有傾向性地進入政策支持引導的領域中。
我們再次回顧一下改革開放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1980 年代到 1990 年代末,私營經濟的興起,掀起“下海經商”的熱潮。至此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我國也因此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重要構成力量。
-
- 第二階段,1990 年代末到 2010 年代中期,我國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也是城鎮經濟發展時期。一方面,此階段也是房地產的黃金時間,出現很多房地產大亨,我國經濟也步入世界軌跡,與世界接軌。另一方面,城鎮化也加快中國企業的發展。
-
- 第三階段,新的時代背景也讓中國不得不做出改變,新的長期主線已經開啟,“國內大循環”將會是主線,生產要素也會向科技領域發展。而政策主線也是市場發展的方向,當前對“國內大循環”概念大力宣傳,這也將會是之后經濟發展的主線,是市場發展的方向。
- 第一階段,1980 年代到 1990 年代末,私營經濟的興起,掀起“下海經商”的熱潮。至此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我國也因此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重要構成力量。
-
- 第二階段,1990 年代末到 2010 年代中期,我國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也是城鎮經濟發展時期。一方面,此階段也是房地產的黃金時間,出現很多房地產大亨,我國經濟也步入世界軌跡,與世界接軌。另一方面,城鎮化也加快中國企業的發展。
-
- 第三階段,新的時代背景也讓中國不得不做出改變,新的長期主線已經開啟,“國內大循環”將會是主線,生產要素也會向科技領域發展。而政策主線也是市場發展的方向,當前對“國內大循環”概念大力宣傳,這也將會是之后經濟發展的主線,是市場發展的方向。
從具體的歷史事件來看,12年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之后開啟互聯網經濟,13 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提出深化改革,又進一步開放市場,15 年底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改變市場結構。
現在,必定會成為下一階段核心的政策主題機會,也會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